花木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頁,穿越女主就是這麼高大上,花木柔,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寵仕,恍惚間他彷彿看見了那個人的幻影坐在那裡,見他望來,朝他回以一笑。他慢慢移開視線,然後身邊自有大嗓門的宦官傳達他的口諭:“不必多禮。”這種宴會的流程幾乎每個京城貴族們都爛熟於心,總之雖然說是賞花,但是是絕不可能讓你安安心心舒舒服服的賞花的,不作詩飲酒,彈琴唱歌,簡直妄稱風流。很快,一張張雪花信筏就發到了每個人的手中,不管是什麼遊戲,都離不開舞文弄墨。有流觴曲水的玩法,也有琴聲傳信的遊戲,但最簡單粗暴的,無疑就是分為兩組,相互比詩,輸的那一方喝酒。沈如玉看著對面站起來一個熟悉的身影——王子直看著她,一字一句的念道,“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淨少情。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那是沈如玉熟悉的一首詩。出自唐朝詩人,劉禹錫。沈如玉抬眼看他,但是一旁的崔文珺卻顯得更加激動。“他抄襲!”崔文珺拽住了沈如玉的衣襬,氣憤的低語。對於沈如玉來說,這是唐朝詩人劉禹錫的詩,但對於崔文珺來說,這是她所知道的史書上,一首無人定論的詩——大部分人都認為此詩是沈如玉所作,但一部分考據黨發現沈如玉從未承認過,只是在一些野史中記載崔文珺有一日邀請沈如玉前去賞花,沈如玉看見牡丹怒放,隨口吟誦了一詩,野史沒有記載究竟是哪一首詩,只是崔文珺從此笑稱沈如玉為“國色”,恰好符合文人喜歡用對方做的出色詩詞來起綽號的習慣,而這首詩里正好有“唯有牡丹真國色”。甚至有人在浩如煙海的關於沈如玉的史料中查證到沈如玉明確說過,“此詩,吾之一劉姓長者所作。”但是考據黨們把沈家上下十八代都輪了一遍,也沒找到對的上號的人。於是後世大多從詩意上下功夫猜測或許是因為這首詩別有含義,所以沈如玉不肯承認。比如說,有人猜測,這是沈如玉為自己的感情經歷所作的一首情詩。芍藥“妖無格”,是過於大膽的男帝,她不喜歡,芙蕖“淨少情”,是沈如玉曾經傾慕過的一位琴師,唯有牡丹真國色——無疑就是指最後和她情投意合的崔文珺啦!這是後世流傳最廣,普遍率最高的一個解釋,在無數崔文cp的小說裡,這簡直已經變成了沈如玉對崔文珺表白真心的必備情詩。……就因為人們以為沈如玉以牡丹比崔文珺,所以崔文珺在小說裡的形象,大多是外貌美豔動人,而性格極烈。看得上的人以心相待,看不上的人白眼以對,不畏權貴,戲謔風流,極富個人魅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他小說相關閱讀More+

深情錯付:盛家夫人從不吃回頭草

使用者18190483

離譜!繫結非人老公,我虐哭遊戲

許傾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