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銘記在心
錦鯉圓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6章 銘記在心,農家醫女種田忙,禁慾夫君扛不住,錦鯉圓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即便年歲已高,依然堅守在醫療一線,只為了給予更多人生命的曙光。
然而,這位偉大的師孃卻不幸遭遇了患者的惡意傷害,生命戛然而止。
師父因此深受打擊,選擇了隱居山林,生活歸於平淡。
就在這樣的機緣之下,他遇到了年幼孤苦無依的蘇毓,將其撫養成人,並將自己的畢生所學悉數傳授。
他經常告誡蘇毓,人應為自己而活,不應沉迷於虛名,無論何時,自保才是最重要的。
這份教誨,深深地影響了蘇毓,塑造了她獨立自主、堅強不屈的性格特質。
在醫術領域,師父對蘇毓的教導近乎苛刻,要求她自幼就得熟練辨認各式草藥,從細微的紋理到獨特的藥性,無一不需精通;而對於人體經絡穴位的掌握,則需如同自身血脈般熟悉。
不僅如此,那些晦澀難懂的醫學理論與流傳千年的經典著作,蘇毓皆能倒背如流,彷彿那些智慧的結晶已深深鐫刻於心。
最為人稱道的是,蘇毓還潛心研究了師父積累了數十年的上萬個醫案記錄,其中既有普通病症的處理,也不乏治癒那些令無數醫者撓頭的疑難雜症的精彩例項。
她如同一名嚴謹的學者,將師父畢生的心血提煉、吸收,轉化為自己的醫術基石。
面對眼前的各式疾病,對蘇毓而言,不過像是在日常生活中隨意摘取一片葉子那般輕鬆自如。
她在診療時展現出的那股從容不迫與專業自信,令人印象深刻。
每一次詢問病情時,她的言語溫和而精確,能夠迅速抓住病痛的核心;而在動手施治時,那份行雲流水般的操作技藝,更是讓人歎為觀止。
這份專業與細心,漸漸贏得了人們的信任與尊敬,從最初因好奇而半信半疑的探訪者,到後來口口相傳、交口稱讚的忠實患者,每個人都懷著期待,希望經由蘇毓的手,能讓身體的不適得到緩解,重煥生機。
這一天,元豐接過了病人遞來的藥方,瞬間瞪大了眼睛,那字跡……簡直就像是調皮的孩童在紙上胡亂塗鴉,讓人一時間難以辨認!片刻之後,他恍然大悟,自嘲地拍了拍自己的臉頰,笑罵道:“瞧我這烏鴉嘴,總是瞎說一氣!”
字雖初看怪異,甚至有些費解,但仔細觀察之下,卻也並非無跡可循。這字裡行間,其實藏著蘇館長的獨特韻味,只怪自己學藝未深,才會有此困惑。
而這份“讀不懂”,自然是自己的不足,與蘇館長高超的醫術無關。
元豐對著藥方苦苦琢磨,不知不覺間,外面等候的人群從求診轉為了等藥,隊伍似乎更長了。
有人等得不耐煩,開始發牢騷:“小藥童,你這是唱的哪一齣?偷懶呢?”
元豐心中五味雜陳,卻也只能暗自加快手上的動作,力求儘快完成。
此時,忙碌完畢的劉館長來到藥房櫃檯,想看看究竟何事拖慢了程序,一眼瞥見蘇毓那手書的藥方,嘴角不經意間微微抽搐,心中既是好笑又帶著一絲不可思議。
鑑於當前無其他患者待診,劉館長便決定出手相助,親自按照那份看似天書的藥方配藥。
這一協助,卻讓劉館長髮現了新天地——蘇毓的用藥之法猶如神來之筆,藥材間的搭配新穎獨特,令人拍案叫絕。
劉館長在細細研究那份藥方的比例與用意時,彷彿感覺到頭腦中的思維通道被逐一開啟,對於那些以往難以攻克的病例,治療思路竟如泉湧般湧現。
那原本彆扭的字跡,在他的眼中也逐漸變得順眼且充滿魅力。
劉館長越研究越覺得妙趣橫生,內心暗自竊喜,以為自己悄無聲息中學到了蘇毓的精髓。
然而,他未曾料到,蘇毓的心思竟是如此細膩。
在一個悠閒的午後,蘇毓主動找到劉館長,與他探討兩人在用藥理念及實踐上的異同,以及背後的醫學奧秘。
這一席談話,讓劉館長恍若醍醐灌頂,意識到自己先前的見解實則過於狹隘。
蘇毓對於他所認為的“無私傳授”並不認同,她堅持認為,每位醫生都有其獨特的專長,相互交流的意義在於互學互補,吸收彼此的閃光點,而非簡單的傾囊相授。
畢竟,醫術的深厚與廣博,又豈是言語所能輕易窮盡的呢?隨著時間緩緩流逝,醫館內的喧囂逐漸沉寂,如潮水般湧動的病患人群慢慢退去,只留下少數幾位特地尋訪劉館長的患者。
蘇毓站在櫃檯旁,逐一清點著上午忙碌的成果,一筆筆診費匯聚成細流,總數定格在了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