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8頁
四葉蓮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18頁,農門喜事:夫君,來耕田,四葉蓮,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缺雞張崢頓住腳步,停在門口,李海棠醫術如何,他心知肚明,不說親眼所見,張崢聽說過她開膛破肚救人,結果,所救之人,活蹦亂跳,超出他的認知。李海棠說,滴血認親不可取,張崢半信半疑,“你是不是因為如意,所以這麼說的?”“非也。”李海棠一直想糾正滴血認親這種錯誤的觀念,奈何沒有機會。大齊對於親緣比較看重,用滴血認親,作為唯一的判定手段,還是比較冒失的。此事,說來話長,這些大齊土著,未必能理解。根據她在現代看過的史料記載,古代“滴血認親”的方法,分為兩種。一種叫滴骨法,另一種叫合血法。滴骨法,早在三國時期就有例項記載,是指將活人的血滴在死人的骨頭上,觀察是否滲入,如能滲入則表示有父母子女兄弟等血統關係。《洗冤集錄》記載:檢滴骨親法,謂如:某甲是父或母,有骸骨在,某乙來認親生男或女何以驗之?試令某乙就身刺一兩點血,滴骸骨上,是親生,則血沁入骨內,否則不入。俗雲“滴骨親”,蓋謂此也。合血法,大約出現在明代,是指雙方都是活人時,將兩人刺出的血滴在器皿內,看是否凝為一體,如凝為一體就說明存在親子兄弟關係。在大齊,滴血認親,只有合血法。滴骨驗親和合血法,按現代法醫學理論分析,都缺乏科學依據。骨骼無論儲存在露天地,還是埋藏在泥土中,經過較長時間,一般情況下軟組織都會經過腐敗完全溶解消失,毛髮、指甲脫落,最後僅剩下白骨化骨骼。白骨化了的骨骼,表層常腐蝕發酥,滴注任何人的血液都會浸入。而如果骨骼未乾枯,結構完整、表面還存有軟組織時,滴注任何人的血液都不會發生浸入的現象。對於活體,如果將幾個人的血液共同滴注入同一器皿,不久都會凝合為一,不必盡系骨肉至親。以現代科學分析,上述古老方法也不可靠。因為人類的a型、b型血是能夠溶合在一起的,如果以所謂的“和血法”檢驗兩名分別是a、b血型的人,其血液雖能溶合卻沒有親子關係。以上的理論涉及到科學,是千百年人,科技進步,一點點證明得知。給張崢說明這個道理,他就算相信,仍舊會產生疑惑。“那你有什麼辦法?”張崢看向李海棠,說滴血認親不可取,至少要拿出證據來,不然他不會相信。“我只能證明,我說的是對的,至於如意和你的親緣關係,我怕是不能驗證。”鑑定親子關係,最靠譜的手段是dna,除非她穿回現代,否則根本不能實現。張崢被繞暈了,遲遲未能說話。“我的意思,是我可以證明滴血認親不靠譜。”李海棠又解釋了一遍,她可以找到一百對有母子,父子,父女,而後進行滴血認親比對,從而推算出結果的準確率。再從中挑選五十對沒有血緣關係的人,在做一次測試。“也好。”張崢本想拒絕,而後好奇心佔據上風,他點頭答應,關於那一百對的人,由他挑選,時間就要訂在大年初二。“大人!”官差點燃了火把,進入曹家,而門口,圍觀不少跟過來的百姓。大過年的被滅門,小娃子都不放過,實在太慘了!“曹家的閨女長相不錯,這剛定親,就發生這樣的事兒……”“可不是,到底是誰那麼心狠,要害了曹家!”圍觀的鄰里得知訊息,堵在門外,議論紛紛。曹家老爹為人耿直憨厚,做豆腐坊,早起磨豆子,打擾鄰居休息,一直心存愧疚,總是給周圍人送豆腐吃。幾十年的鄰里關係,一直都不錯,鄰居根本不計較這個。曹家的小女兒,剛訂了一門親事,對方是香油作坊的獨生子,兩家門當戶對,二人同樣青梅竹馬,感情穩定。年後開春三月初三成親,還不等跨了年,人沒了,一家子全沒了。有好心人,找到香油作坊陶家小子,一大家子急匆匆地趕來。“差爺,這是咋了?”陶家小子跟在眾人身後進門,見曹家空無一人,緊張道,“可是出事了?”他在外面看花燈,遇見家裡的熟人,被告知,曹家出了點事,讓他趕緊過去一趟。“陶家小子,你還不知道情況?”門外有人七嘴八舌,把原委敘述一邊。“陶林,曹家小閨女,沒了!”眾人不忍心告知真相,繞了半天,終於有人忍不住,說出這個殘忍的事實。李海棠進門後,讓官差守住院門口,不準外人進入。曹家一家人中毒,指不定就吃了年夜飯中的吃食,必須查明真相,不能讓人破壞現場。“讓我進去,讓我進去!”陶林拼命向前擠著,紅了眼眶,額頭青筋暴起。“不行,大人在檢視現場!”官差堅定地拒絕,要求在子時正之前破案,現在看來,還沒頭緒,就有很大難度。李海棠沒理會外面的混亂,走到房內。看得出來,曹家人在年夜飯以後,全家急匆匆地去看花燈,逛街。桌子上,還有殘羹冷炙。最中間,是一大鍋雞肉,一條魚,已經被吃了七七八八,雞骨頭和魚刺,已經被收起來了。桌上,一共還剩下七個大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