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墨沉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7頁,七十年代為軍嫂,暗墨沉香,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而楊秋菊呢,就是個傻實在的女人,生怕別人說她對抱回來的卓玉川不好,特別偏心卓玉川。比如說家裡蒸了白麵饅頭,先繼著卓玉川吃,有時不夠吃了,肯定會有卓玉川的,卓玉山只能吃拉嗓子的粗糧窩頭;還有家裡有了點心糖果,卓玉山只能偶爾吃一次,而他看到他媽偷偷留給二弟吃。那時卓玉山還不知道玉川弟弟不是和他一個媽生的,只以為他媽偏心弟弟。楊秋菊是有了好名聲只是苦了自己的大兒子。卓玉山懂事了,才知道二弟是外面的女人生的,跟他不是一個媽。私下他質問他媽:“他都不是你親兒子,你為啥還向著玉川?”楊秋菊面對氣憤的親兒子,能說什麼,她只能解釋:“玉山,你不懂,媽對他好點,你爸才對你好。”卓玉山當然不懂,他爸是親爸,能對他不好嗎?為啥他媽對玉川好,他爸才對他好?打那卓玉山死死認定,他媽就是偏心二弟卓玉川。其實楊秋菊是怕卓文華再拋棄她和兒子。那個年代,離婚的女人帶個孩子日子不好過,即便是卓文華把家裡的房子和地都留給她,街坊鄰居的吐沫星子也能淹死她。就算是偉人講過“婦女能頂半邊天,可這個世道還是對女人比較苛刻,尤其對離婚的女人更苛刻。如果男人死了媳婦,就算再找,別人會覺得合情合理,要不男人家裡沒個女人,咋過日子?要是女人守寡再嫁,就會有人惡毒地說:你看她丈夫才死了幾天,她就守不住了,趕緊找下家,一看就不是個好女人!而楊秋菊帶個男孩,就是想再嫁人也嫁不到好男人。也許運氣好,嫁給個有孩子的鰥夫,這就算不錯了,兩家搭起來合夥過日子;要麼她只能帶兒子嫁給有缺陷的找不到媳婦的老光棍。前面有卓文華比著,她肯定不甘心嫁個那樣的男人,所以她只能帶兒子自己過日子。楊秋菊沒想到後面那個女人那麼沒福氣,剛生了兒子就死了,撇下個滿月的孩子,無奈的前夫只能回來把孩子託付給她。當然,跟卓文華復婚,對楊秋菊來說,無疑是個最好的選擇。卓文華跟楊秋菊復婚,對彼此來說都是好選擇。因為卓文華知道前妻是個溫順善良的好女人,要不是如此,他不敢把跟別的女人生的孩子交給她照顧,也許他就是吃定了楊秋菊不會虐待卓玉川。楊秋菊被鄉親們的流言蜚語說怕了,不想再鬧第二次離婚,所以她必須對卓玉川好,因為當初沒有這個孩子,卓文華不一定再跟她復婚。有卓文華依靠著,起碼外面沒人說那些難聽的話,說她“白吃了這麼多年糧食,連個男人都哄不住。”卓文華有文化,在城裡有個正經工作,長相也好,當初要不是公婆讓他在老家找媳婦,楊秋菊知道她不可能嫁個條件這麼好的物件。她會跟其他女人一樣,到了年齡嫁給能幹活的莊稼漢,一輩子伺候公婆、照顧孩子,圍著鍋臺轉。而她嫁給卓文華,就有別的可能。當然,卓文華給她帶來的有可能是痛苦。但是哪個女孩不做夢,不想嫁個才華橫溢,溫文爾雅的好男人,而是選擇嫁給莊稼漢呢?再說,當時卓家出的彩禮可不少,就算楊秋菊不同意嫁,她孃家也不饒她。本來就有女人嫉妒楊秋菊嫁個條件這麼好的男人,看到楊秋菊最後被甩當然是在背地裡使勁詆譭她。那段時間可以說是楊秋菊一生中最黑暗的日子,走到哪裡都抬不起頭,感覺人家都在背後嘀咕她的事。卓文華帶孩子回來要求復婚,楊秋菊考慮過後,很快同意了他要復婚的請求。當然,卓文華也跟楊秋菊認了錯。只是兩人之間有了裂痕,復婚後相處起來,不如之前那麼和諧。楊秋菊怕她對卓玉川不好,丈夫再跟她離婚,然後她就沒了依靠,兒子也沒了親爸爸。所以楊秋菊實打實對卓玉川好,有好吃的先給他吃,有布先給他做新衣服穿,日復一日中,導致越來越懂事的卓玉山難以理解她的思維,跟她誤會越來越大。楊秋菊是個農村女人,根本不懂得親兒子因她偏心越發怨恨她。她總認為,大兒子是她身上掉下來的骨肉,不跟她親跟誰親。可她沒想過,她明晃晃的偏心眼,讓兒子怎麼跟她親近。因此,卓玉山越大,跟母親交流越少。他沒有遺傳自父親的頭腦,沒有考出學來,只能在家務農,而他就算在家住著,也整天跟楊秋菊這個當媽的沒幾句話說。有楊秋菊的偏心,卓玉川在卓家的待遇只比卓玉山好。就算這樣,卓玉川也沒有恃寵而驕,養成不好的性子,相反,他對楊秋菊非常依賴,特別聽她的話,尤其是他長大知道自己的身世之後,對楊秋菊幾乎是言聽計從。可以說楊秋菊把那個女人生的兒子養熟了,反而和自己的親兒子鬧掰了。卓文華和楊秋菊復婚後,慢慢試探彼此,過了幾年,兩人看對方有想過下去的心思,又磨合地有了默契,之後兩人生了卓玉航和卓玉婷兩個孩子。雖然有了這倆孩子,但是楊秋菊一直沒有忽略卓玉川的感受,反而是覺得大兒子已經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