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86部分,重生之玩物人生,京文,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嗎?

我基本不抱什麼希望了,知道老鐵家的古琴大概和我見的那張不太一樣,可琢磨了片刻,也不想就聽紅姐母親一面之詞,把杯子裡的水喝乾淨後就提議想去老鐵家看一看。紅姐母親點頭說行,猶豫了一下,卻提議我開車過去。我本以為路途有些遠,可開了三分多鐘,我們就從鎮南口到了鎮東口,我才知道,原來紅姐母親是想坐車過過癮。有其女必有其母呀!

車停在東口的一排光禿禿的大樹前,紅姐母親趾高氣昂地下了車,逢人便打招呼。

小崔,忙什麼呢?小李,家裡老人沒事吧?王姐,又洗衣服吶?”

大家都驚詫地看著從高檔轎車裡下來的她,吃驚不已。

紅姐母親彷彿非常受用。笑著帶我往前面走,咚咚咚,敲開一個紅漆刷的木門。給我們開門的是一個**歲左右的小男駭,他褲子膝蓋處髒兮兮的全是土,看起來挺淘氣的小孩兒的後面,走出來一箇中年男子,面板黑黑的,肌肉也很結實。一看就是經常下地幹活的主兒。

“來了?俟?這是誰?”

“我閨女的朋友,顧靖”嗯,這是老鐵,你叫鐵叔叔吧。”

“啊,山紅談物件了?”

紅姐母親沒言聲,好像就是為了讓他誤會似的,我心中苦笑,但也不好拆她的臺。

老鐵的媳婦出去串門了,不在家,我們一起進了北面的一個屋子。在一個縫縫補補的破沙發上坐下。簡單客道了幾句。老鐵的兒子真能折騰小孩兒上蹦下跳地在院子裡踢著一個裂了口的兵乓球,玩得很開心。

紅姐母親看看外面:“你家小子可真夠鬧的。”

“都是他娘慣的。”老鐵道:“對了,你們來是”

“哦,小紅朋友聽說你們家有張琴,想來看看。”

老鐵一呆:“琴?看它幹什麼?”

我解釋道:“好奇,想瞧個新鮮,聽說這琴是您祖上傳下來的?”

老鐵點頭道:“是啊,從我爺爺那輩開始,這琴就在我家箱子裡擱著了,怎麼來的我也不清楚,反正我一直按我爹的吩咐,每隔幾天就拿出來擦擦。”

我道:“我能看一眼嗎?”

“沒問題,你等著。”老鐵出了趟屋,幾分鐘後進門時,手裡已多了一張古琴。

琴以梧桐作面,朽木為底,通體鬃紫漆。龍均作扁圓形,貼格為一條桐木薄片介面於右側當中。腹內納音微隆起。當地沼處復四下呈圓底溝狀,深度約掘米,寬砸米,通貫於納音的始終。

這琴給我的第一感覺就是一它像極了一位雍容華貴的美婦人。

美,卻不是那種張揚的美,很有韻味,很有內涵。

他還算很愛護,輕輕把琴放到吃飯的小桌上,我定神一看,果然如紅姐母親所說,不但琴絃沒有斷,琴腹也好好的,別說裂痕了,細小的戈痕都不是很多,保護的非常完整。看到這裡,我暗暗一搖頭,這麼新。八成真不了了。雖然我對前世上網看過的那張古琴圖片記憶不是很清楚,甚至連顏色都忘記了,可當時古琴那副破舊的模樣,我卻記憶深刻,就算我再花眼,也不可能把一張新琴看成破琴啊?

所以,我很相信自己的判斷。這琴不是我要找的那張。

但本著不放過不錯過的原則。我心說即使是張明代古琴也是挺值錢的。於是乎,我拿出合尺,先做了最簡單的測量。別看只是量一量尺寸。可越簡單的方法越有效,這是鑑定古琴真偽的一個很有力的手段。

這些知識是我從晏婉如那裡學來的,記得她和我說過,琴,棋,書。畫,後三樣晏姐都收集了很多精品。可唯獨排名第一的“琴”她這些年間卻一無所獲。她最大的遺憾也是沒有一張宋代或明代的古琴。唐代古琴更是她想也沒想過的。不過,雖說她家裡沒有實物,但講起鑑定來卻也頭頭是道。

那天幾下的知識,今兒個終於派上了用場。

合尺一拉,摸出一支簽字筆。我很快把量出的資料做了記錄。琴通長出晦米,肩寬引厘米,尾寬舊瞧米,厚弘厘米,底厚;蜘米。看到這組資料,我稍洲一了下,琴長;出5厘米,也就是相當幹二尺六寸五”數卓。正應該是古琴應有的長度小三尺六寸五,它象徵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後面的寬六寸,厚約二寸。也完全符合古琴製作的條件。

摸了摸棕色琴身表面的包漿一厚重十足。

觀了觀琴身曲線古樸的味道撲面而來。

難道真是有年頭的古琴?難道真是明代清代的玩意兒?

可惜我從沒見過真正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