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頁,化龍,君翊,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良久,君情才垂下了雙眸,抿了抿唇,輕聲自語道:“離開了啊……”神色不復平時一派柔和,難掩黯然,然後轉身進屋,重新回到床上,蓋上了被子,沒再動作。鴻蒙初期,天地尚未開闢,只有一片混沌的元氣充斥於虛無之境。不知過了多久,鴻蒙大神自那元氣中孕育而生。他見周遭一切皆為混沌,便施展神力,撐開了那天地,此為“開天闢地”;又覺天地間一片荒蕪,便消耗自身元神,造世間萬物、創天地法則,此為“鴻蒙創世”。當日月行於天際、生靈存於世間之時,鴻蒙大神卻已耗盡了神力,終是隕落於天地間。鴻蒙神身死離世後,那孕育大神的混沌元氣,分為一清一濁兩股,不斷交纏旋轉,扶搖直上九天。伴隨著天地震顫之聲,元氣最終化為兩條巨龍。清氣所化者,為“神”;濁氣所化者,為“魔”。自鴻蒙創世,逐漸形成五族,各佔據天地間的一域。而神族所居住的九天神域,則全由一位天神所建造,佔據天地靈氣最為充沛之處。那天神,便是鴻蒙創世時的清氣所化者,原身為銀龍,三界尊稱其為“鴻蒙龍君”。鴻蒙龍君與天地齊壽,天地不老,他便不滅。天帝雖為天界主神,眾神皆以其為首,卻也是要敬那鴻蒙龍君三分的。天圓地方,天就像一拱形的鐘罩將方方正正的大地給全部罩住了。大地四方為四海,四海盡頭,則是浮沉海,“浮沉”者,卻是“只沉不浮”。天河之弱水,飛羽不渡,除卻龍族可飛於其上或行於其中,其餘則無論是御法器、駕神獸,抑或是騰雲而行,皆無法飄於其上空,有靈力者跌落其中則是靈力盡失,凡人掉進弱水更是會重入輪迴。但那浮沉海,有弱水的一切特點,卻更為霸道,連龍族都無法渡海,掉落海中的下場只有魂飛魄散,從此消失於三界之中。浮沉海,自有記載以來,只有兩人能行於其上。一位是鴻蒙龍君,另一位,卻是魔族之主魔君。魔境七城位於大地之上魔氣縈繞的極西之地。所謂“極西之地”,是指浮沉海之上的“浮沉魔境”。無人知曉魔君的來歷,只知道他的靈力不比那隻身建立神域的龍君差。魔君,以其魔力,使得魔境七城皆飄於浮沉海之上,可見其實力之強。浮沉海邊際,便與天相連。天,自邊緣與浮沉海相接之處起,自下而上,共分為九層,九重天則處在天之正中,神域便是位於此處。神域乃天之中心,神域之正中則為“鴻蒙殿”。方此時,載著太陽神鳥的戰車從鴻蒙殿前飛馳而過,四周雲霧繚繞,鴻蒙殿籠在一層淺淺的銀光之中,隱隱有鼓樂之聲自殿中傳出。忽見一束疾光自西而來,直至殿前,化為一神將。那神將面容端莊嚴肅,著銀鎧,佩重劍,幹練果斷。此人正是龍君座下最得器重的天將,白卓,有十多萬年的修為,靈力強勁,威震三界。白卓正待進入殿中,只聽到遠處傳來呼喚聲:“白卓神將,且慢……”抬首一看,卻是東邊駕雲而來的一老者在喚他。白卓停步,待那老者踏下祥雲後,對其微微頷首,道:“太宰真君。”太宰真君抱拳還了一禮:“白卓神將。”而後太宰真君便隨著白卓,一前一後進入鴻蒙殿。鴻蒙殿正殿內,一尊鴻蒙龍君的神像立於正中,由紫薇神石築成,靈光流轉,神采非凡。殿內四周皆有壁繪,繪的則是鴻蒙龍君初出世、造神域、敗魔君、降妖魔等名景。凡間人族求神,求的無非是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所以凡間供奉諸神神像倒也不奇怪。但天界供神像卻是多此一舉了,難道眾神要跪拜自己嗎?原來這神像是神域眾神感念龍君造神域之功,便豎起了唯一一座立於神域的神像。穿過正殿後,白卓令太宰真君候於廊上,隻身進入側殿。殿中,香霧繚繚,天琴無人彈卻自發奏出玲瓏音律,層層疊疊的帷幔後,銀熠閉目盤膝坐於榻上。白卓一進殿就發現他感受不到銀熠懾人的靈力,一驚,便知銀熠的靈力確實被那人所封,心下更加懊惱自己的大意,單膝跪地,道:“龍君,屬下失職。”銀熠沒有睜眼,揮手示意白卓起身:“如何回來的?”白卓眉頭有些懊惱地皺了起來,嘴唇動了動,最後卻也沒說出什麼來,只道:“請龍君責罰。”銀熠也沒再追問:“平安歸來即可。”見銀熠並無責罰自己的意思,白卓心下感激之餘,便問出來心中的疑惑:“龍君,那人為何會突然封您靈力?”談及此事,銀熠也是頗為奇怪,他與那人雖不對盤,但也是向來井水不犯河水,此次那人誆他去魔境,說是敘舊,卻出手封他靈力,真不知是那人悶得慌又來尋他開心還是真想做些什麼。捏了捏眉心,銀熠道:“此事頗為蹊蹺,他從不做無用之事。”銀熠能想到的,白卓又如何想不到,雖不想與那人再有半分交集,但事關龍君與神族安危,容不得半分馬虎,只得道:“不如龍君將此事交與屬下去查明。”銀熠沒立即接話,睜開眼睛,淡淡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