俊後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24章 暗渠,大周門閥,俊後生,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論欽陵作為蕃國使者,也參加了這場千秋節宴。只是入宴之後,他就避開所有熟人,以及那些巡邏禁衛,徑直向東,來到太液池邊的一片窪地。

窪地中央有一個砌了散水磚頭的魚池。敬思殿兩側的雨水溝,都是先流至這裡,然後再透過一條羊溝排入太液池。

此時剛是夏末,魚池早已蓄滿。

蕃國人普遍不吃魚肉,不習水性,可他還是小心地摸著池壁下到池底,然後沿羊溝往前摸索前行。在即將抵達太液池主流時,他蹲下身子,在排放口的邊緣摸到一條長長的排水陶管。

陶管很長,與那太液池河岸平行而走,陶館頂部僅僅可以留人仰頭才能呼吸。這條排水陶管,把論欽陵指引到了渠堤下一個黑漆漆的入口,數截千鱗柱矗立於其間。

這是那個寧人坊的妖僧那羅禰婆寐告訴他的一個大秘密。

大周太極宮殿閣林立,精巧非凡。不過,萬變不離其宗,如果知道它的營造法出於何處,自然可以對其規制有所瞭解。而這種營造之法,便是出於前朝的大匠作之手。

又因前朝崇佛,南北修祠立寺何止千餘座,其歷代大匠作都是營造佛寺的高手。

太極宮的營造法,和許多佛寺都有相通之處。佛法流傳自天竺,而天竺又多雨水。每逢雨季,綿長的降雨總能令河水暴漲及丈,稍有不慎便會毀房塌屋,故而其佛寺建築也都十分注重排水設施。

當然,天竺的建造的寺廟,論及規模自然無法與中土王朝相提並論。

可因為同出一源,所以中土官造的佛寺,從一開始也十分注重排水。除了明渠之外,往往還會修建另外備用的暗渠排水。

又因為那監造佛寺的大匠作,同時也擔負著為皇帝營造宮殿樓閣的責任。所以,不可避免地,這種明暗渠排水的設計也影響了宮廷建築,並且一直延用到今時今日。

那羅禰婆寐指出,敬思殿毗鄰宮牆,往西數百步就能出了宮城,而宮城之外就是洛水。

那營造的匠人設計的暗渠,必然不會再從羊溝進太液池——這就與明渠的作用重疊了——而是會由粗陶管引入洛水。

前段時間,那羅禰婆寐便拿著從那位“大阿爺”處得來的訊息,讓尼瑪通知了論欽陵。

原來,那個“大阿爺”手眼通天,竟然找到了當初營造敬思殿的匠人,從其口中核實了那羅禰婆寐的推測是正確的。

不僅如此,他們還知道了,那條暗渠引入洛水的位置大致於何處。以及,為了方便後續工匠們檢修淤塞,這條暗渠挖得十分寬闊,足以容一人通行。

這個訊息不可謂不重要,因為這意味著只要找到這處暗渠,那麼(少量人手)宮外的人就有可能經由它進入到敬思殿群,而用不著冒險翻躍宮牆,又或者同樣冒險地從太液池泅渡。

而這,對論欽陵他們今夜要乾的事情,有著極重要的意義。

說一句成敗就在此一舉,亦不為過。

“就是此處了。”

看著那些千鱗分水柱,論欽陵確信地想道。此時太顧不得潔淨不潔淨了,憋著氣貓腰潛入水中,脫下了自己的鞋履。

原來,這千鱗分水柱之所以被稱為“千鱗”,蓋因其表面是一層層鱗片狀的凸起。如果有人或者小獸試圖從兩柱之間擠過去,就會被鱗片卡住,動彈不得,連退都沒法退,就算在身上塗油也沒用。

不過論欽陵早做了準備,他在自己鞋墊下面偷偷藏了兩根直柄的銼刀。

一根怕用的時候出問題。

利器在手,很快論欽陵便銼斷一根龍鱗分水柱,然後擠了進去。果然,分水柱裡面是一個足容一人彎腰行進的磚制暗渠,水波流動,發出嘩嘩的響動。

“就看你們了,”說話間,論欽陵又從自己手腕上解下一串念珠,他小心把帶子解開,將那些珠子攏在手裡。

接著,他又用指甲摳開了念珠上的一層封蠟,用嘴巴挨個朝這些念珠吹氣。

原來,這些根本不是什麼念珠。而是嵌入鐵釘和鯨脂、白磷的空心小球。

白磷易燃,一口熱氣吹上去,燃燒起來的白磷就會點燃鯨脂。而鯨脂十分耐燃,一顆小球能燃燒足足一刻鐘而不滅。將其放在水上,鐵釘子會垂向水下,確保點燃的一端儘量浮於水面之上。

於是,這一顆顆念珠就變成一艘艘微小的火船。暗渠內雖然看似水波不興,但既然是排水之用,水流自然是向著洛水流去。

外面已經天黑,那一艘艘火船的亮光雖然瑩瑩點點,但如果是兩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凡人仙途

圈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