俊後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55章 龜甲法、鑄像法,大周門閥,俊後生,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當然,這種“長生久視”這種思想方針,對於現在的情況有點過於高屋建瓴了。

所以,郭老夫子並沒有將其視若良策,而只是將其當作了弟子趙無咎戰略定力一種體現。

他給趙無咎講了,他自己要如何存在於解決大周境內的,文化上“狐性之變”的現有版本答案。

這個答案分為四步。

一曰:去其勢。

二曰:緘其民。

三曰:亂其心。

以及最後,也是最關鍵的一步,如何能夠坐享其成?

由於這套方案著實有點費腦筋,因此趙無咎也一時間沒有想明白。等他想要問“計將安出”這句話之前,郭老夫子就打斷了他,只是告訴他先把名字記下來,接下來的事情……

老夫子則道:“你且等等看。”

而這一等就是兩天,也就僅僅是兩天,趙無咎就看到了郭老夫子是如何“去其勢”的。

使者團經過幾日行進,已經漸漸進入了扶余人的國境線,來到了粟末水的上游。

這一路塞外前行,即便有著輿圖和現成的嚮導(大利稽和豆莫師徒二人),可這支使節團還是繞了很大圈子,走了不少“冤枉路”才繞行至了目的地。

原因主要有兩點:

第一,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大利稽知道他們靺鞨人聯軍數萬,肯定會如同蝗蟲過境般在扶余人的邊境上打草谷。

也不知道是不是讀聖賢書讀的,這個年輕的靺鞨貴族子弟居然覺得這種行為有些失“禮”。

要是被天朝上邦使節看到了,他覺得他和他父親的面子上不算好看。因此,他故意帶隊繞路,避開了靺鞨人的行軍路線。

第二,郭老夫子也預設了大利稽的繞路行為,甚至還有意地去推波助瀾。

反正,他們的輜重糧草足夠,多走上段路無所謂。而他自己心裡有著時間期限,只要在這期限之內抵達扶余即可。

大周對於塞外的輿圖雖然有,但是畢竟不算多麼精準。多走的這段路,正好給使節團裡專門負責繪製輿圖的專業人士提供了便利,可以多畫出一些扶余北路更精準的輿來。

也正是因為這兩個原因,所以大周使節團明明有著足夠的馬匹代步,又不像靺鞨諸部聯軍那樣、需要花心思和時間劫掠財貨。可最後,他們依然還是和後者“前後腳”,幾乎同時抵達了扶餘國最北邊的城池。

只是,他們抵達的位置,在小城外那條粟末水更上游一點。

不過,一抵達這裡,郭元朗就不再任由隊伍隨著那兩個嚮導渡水、徹底進入扶餘國境內。郭老夫子決定安營紮寨,說是要休憩沐浴一番以全出使之禮,可是他在匆匆沐浴之後就將大利稽喚入自己營帳。

他直言不諱地道出,翻過附近的那道山崗,就是扶餘國的邊境小城。

而且他還指出了,依據他的估計,大利稽的父親大祚榮很可能會選擇攻克這座城池,正式與扶余人交戰。

最後,郭老夫子還“真情流露”地表示:“……汝父恐有憂懼矣。”

就跟老奶奶嚇唬孫子似地,老頭用一根火鉗子從石頭堆成的火塘裡面拉出一個被燒灼過的龜殼,吹去上面的灰燼,遞到了大利稽面前。

“六橫七豎,若是按卜筮之法來解釋,這就是一個蹇卦——《易經》你讀過嗎,這也是聖賢的經典。”

大利稽讀過《易經》,也知道這是聖賢留下的經典。只不過,他父親大祚榮為其在東牟城請的E先生也是自陳學問不足,故而無法為其解釋裡面的微言大義。

人就是這樣:對於不明白的東西,往往才會感覺厲害。

再加上,經過幾日的相處,他也從使節團其他人口中得知了,郭元朗這位帶隊的年邁使者還有一個國子學祭酒的身份。而且,他還聽說這位老先生二十歲出頭就在大周掄才大典之中拔得頭籌,高中狀元,以及其家學淵源,早早就成了宇內聞名的鴻儒……

總而言之,這位郭老夫子的學問大了去了,他在東牟城請的那位先生可能連其百一才華都不及。

“請先生教我!”情急之下,大利稽也顧不上什麼儒生禮了,立刻五體投地向老頭求教。

郭老夫子一邊將大利稽攙扶起來,一邊為他講解了這個“蹇卦”是困頓、受挫之意,也為其講解了此卦有多麼的兇險。

“……大道五十,天衍四九,人遁其一。”老夫子解釋起經義,確實不像趙無咎那樣屢有歪解,就算將他說出的話拿去問任何懂行的人,這話也都是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史上第一佛修

青丘千夜

吃瓜仙俠錄

毛崗南門裡

凡女問仙

尤加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