俊後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58章 火燒狐(1),大周門閥,俊後生,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輕風逐快馬,送我過高崗。
陽光剛剛翻越過山頭,從晨曦時分開始籠罩的薄霧,立刻煙一般消散。
此時正值秋末,霧散後的四野,顯得空曠異常。
放眼望去,能看到天邊被陽光滌盪成金粉之色的流雲,卷卷舒舒,飄浮地得自由自在。
這是屬於豪傑的天地。
適格的人才能夠一展身手,那些沒本事、沒膽量又沒眼界的人,只配給英雄做崛起的踏腳石。
騎在馬背上,大利稽遠遠眺望著那座扶余小城,以及城外正在集結的靺鞨聯軍,心中激盪不已。
“我亦可往之。”他心想道。
昨天在大周使節團營地,他受到大儒郭先生的指點,學會了那傳說中的造像占卜之術。雖然只是皮毛,但是亦對其有很大的幫助。
在為自己父親大祚榮占卜了一次之後,大利稽請求郭先生再次進行一次占卜。
只是,這次占卜雖然明面上問的是靺鞨諸部落的吉凶,但是暗地裡他心中禱唸的卻是自己的未來。
令大利稽感到驚訝得是,這次他們鑄造的黏土人像,燒製冷卻之後竟然沒有迸裂!
這讓大利稽十分興奮,心中對於未來充滿了期待。
而今日當他登上山崗,看到扶余人的城池的同時,不知不覺地,他就將這個方向上的所有山川河流都當作了自己所有之物……
只不過,它們此時還待其親自前去,才能將其取回來。
抱著臂膀站在一旁的趙無咎都不用猜,僅僅剛剛覷得一眼大利稽的臉色,他幾乎就能把這人的心思全都讀出來,而且一點也不感到意外。
到此時為止,趙無咎都在好奇的是:大利稽第二次占卜的那個造像,郭老夫子是如何令其保持不碎的?
而就在這時,負責帶隊的薛高突然開口道:“這山崗上也有開荒的痕跡,而那座小城距離這裡得有十幾裡遠,可見其城池雖小,裡面的戰兵確是不少……”
因為這次是來放火的,所以使節團並沒有派出太多的人,郭老夫子只是讓大利稽師徒兩人跟著薛高帶著的十幾名斥候前往。不過,他也讓趙無咎跟著,算是給那個靺鞨貴族少年加了一道保險,以策萬全。
薛高既是薛家的家將,也是薛承譽阿爺薛貴帳內牙兵,曾經更是扶余人。
因此,他對於扶餘國的情況,比起使節團內絕大多數人都更為了解。
之所以他能從墾荒的痕跡,就推測出小城裡人數很多,是因為他了解扶餘國的國情。
扶餘國明面上政體類似大周,有著郡縣之類的體制,可實際上它們還是更像是千年前的中原之地。雖然它們也有一些世家,但是那些世家大部分可不像大周那樣,乃是由“豪強”這個階層演變來的。
就如同順奴部的泉家一樣,扶餘國的世家基本都是從原先五大部的貴族階層,平行演變成世家的。
這樣的政體有一個問題。
即便大周的那些升斗小民沒什麼權力,自家土地田產也不會太多,可畢竟還算是有一些。趕上好的年景,小民還是能有些結餘,能存下一些糧食。
而像扶餘國的平民,本質上其實和奴隸沒什麼區別,他們活得其實還不如扶余貴族世家的家奴。
也恰恰因為如此,所以像薛高兄弟這樣扶余最底層奴隸出身的人,一旦被招納進了薛貴的軍中,獲得了大周子民的身份,他們作戰的時候甚至比一般的大周戰兵還要勇敢,對於扶餘國根本沒有半點留戀。
同樣地,薛高出於對扶餘國人生存狀況的瞭解,他們的糧食消耗是要小於大周國人的。
如果是在大周的話,如果田畝要開墾到距離城池十里地開外,那麼那座城池周圍至少會有附郭,會有一些附屬的村莊。
可是在扶餘國的這座小城周圍,從山崗上看根本沒有任何村莊存在過的痕跡——就連被遭遇洗劫兵焚,被燒成白地的痕跡都沒有。
因此,最合理的推斷就是,小城的管理者是將所有人都集中在城裡居住。小城裡的所有平民,其實就是那位城守的農奴!
而需要開墾到城外十里,連山崗都要被開墾,多半是因為那些農奴需要種糧食來供養大量戰兵。
接著,薛高又道:“……就連山崗都不放過要開荒,可是靠近城池又毗鄰粟末水的蘆葦蕩卻留著,不一把火燒了然後種糧食。某覺得,這恐怕是故意的。那城守早就做好了伏擊準備,他們一直在等待機會。”
彷彿是為了印證薛高的話語,當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