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07章 留了面子,但是不多,官路浮沉,爭渡,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有證據嗎?”
深吸一口氣,倪文昭問道。
“有證據,而且證據確鑿。”
何榮光回答得異常肯定。
“證據確鑿……”
倪文昭是想給吳玉德和曹英勇求情的。
特別是曹英朗。
曹英朗和望川縣委書記曹英勇是同村同族的兄弟,有這層關係,以後和曹英勇合作起來,會簡單很多。
但何榮光一句證據確鑿,讓他求情的話,很難再說出口。
沉吟片刻,倪文昭決定換一個角度。
“涉案的只有馮奎之,吳玉德和曹英朗嗎?”
倪文昭問何榮光。
“不止他們三個人,縣民政局,縣醫保局,縣人民醫院,涉案人員超過五十人,初步判斷,構成犯罪,需要移交司法機關的,超過二十人。”
何榮光將現階段的調查結果,告知倪文昭。
“這麼多人?”
而倪文昭要的,就是這樣的答案,他先是裝作震驚,然後沉吟著說道:“如此看來,這是集體違紀。”
“集體違紀?”
倪文昭的用詞,讓何榮光眉梢挑動。
他敏感地意識到,倪文昭在刻意弱化吳玉德,曹英朗,馮奎之的責任。
“倪書記,就算是集體違紀,吳玉德,曹英朗,馮奎之三人,也是起到了主導作用,沒有他們的支援,下面那些人,就算想集體違紀也辦不到。”
何榮光提醒倪文昭。
“不能用錢數來衡量責任。”
倪文昭擺擺手,給何榮光舉起例子,“黃袍加身的故事,你肯定聽過,宋太祖趙匡胤之所以能當上皇帝,完全是手下人強行把他推到了那個位置,放在集體違紀事件中,被下屬裹挾的案例,也不在少數。”
“強行……裹挾……”
何榮光確信,倪文昭在想方設法地幫吳玉德,曹英朗,馮奎之脫罪。
至於原因,何榮光也能猜個大概。
從今天的縣委常委會來看,縣委書記倪文昭和縣長冉再宇,幾乎水火不容。
為了制衡冉再宇,倪文昭肯定會在縣政府那邊培養一批自己人。
不出意外的話,吳玉德,曹英朗,馮奎之都是倪文昭的培養物件,甚至是已經培養好的物件。
這時候,將吳玉德,曹英朗,馮奎之拿下,相當於斬斷了倪文昭在縣政府的兩條腿和一隻手。
除此之外,對於倪文昭繼續培養自己的班底,也有巨大影響。
你培養誰,誰就進去,誰還敢跟你混?
但問題是,有些事,不能單純從個人利益去考慮。
吳玉德,曹英朗,馮奎之的行為,可不是簡單的違紀,給個處分就行了,那是犯罪。
哪怕倪文昭是縣委書記,是瀾滄縣的,也沒有資格包庇犯罪。
“倪書記,紀委掌握的證據很翔實。”
“無論是吳玉德,曹英朗,還是馮奎之,都沒有被下屬裹挾,反而是他們作為領導,作為,強行拉一些下屬下水。”
“縣紀委準備對這三人採取強制措施。”
“至於被吳玉德,曹英朗,馮奎之強行拉下水的那些人,查實之後,如果能及時足額的退贓,倒可以免於移交司法機關,只進行紀律處分。”
何榮光提出的方案,和倪文昭的期待,完全是南轅北轍。
倪文昭的臉一下就沉了下來,“你知不知道,同時控制這麼多人,會對瀾滄縣造成多大影響?”
“現在是刮骨療毒,想不疼不癢就把病治了,那是不現實的。”
“想要徹底解決問題,就必須忍受當下的陣痛。”
何榮光據理力爭,絲毫不讓。
這一刻,倪文昭突然有些後悔,後悔非得從省裡找人,來當這個紀委書記。
如果不是主動聯絡省裡的某些人,何榮光都不知道瀾滄縣在哪,更不可能來瀾滄縣任職。
換成其他任何人當瀾滄縣紀委書記,此時此刻的倪文昭都敢拍桌子,但面對何榮光,倪文昭不敢。
儘管這些年,何榮光家裡,對何榮光看似不聞不問,但真正受欺負了,人家大人不可能不出面。
而何家的大人一旦出面,必然地動山搖,他在瀾滄縣還能不能待下去,都在兩說。
“你說得對。”
終究,倪文昭還是讓步了,但又沒有完全讓,“不過,你也說了,這件事涉及到了三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