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溪笛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1頁,玩宋+番外,春溪笛曉,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王安石笑他:“小小年紀窮講究。”武興很實在,拍拍壯實的胸脯提議:“要不我背吧,我力氣大得很,揹著你走也不累!”不,就不,男子漢大丈夫怎麼能讓人背。王雱在王安石和兩個小夥伴的注視下毅然往前邁出一步,鼓著稚氣的小臉說:“我自己走。”作者有話要說:王小雱:不就是區區隨地大小便! 許多年後,王雱親自為他爹寫了篇傳記《我的老爹王大佬》(後來在方洪的強烈反對下改了個不怎麼通俗易懂的名兒),傳記開頭是這樣的:我的老爹王大佬是一個高尚的人,純粹的人,脫離了低階趣味的人。比如會帶兒子去看別家小孩搶牛糞。是這樣的,王雱剛毅然踏出一腳,就看到旁邊躥出個毛猴似的小孩,咻地一下把前頭那坨黑不隆冬的牛糞剷起來,塞到自己揹著的糞筐裡。小孩才五六歲,臉黑,身板兒也小,但動作快得叫人吃驚。王雱還不算震驚。他曾經去過草原跟進一個工程,當時他們去當地的蒙古包做客,當地人在蒙古包外頭堆了不少幹牛糞,都是用來生火取暖的。幹牛糞耐燒,工程隊還曾經圍在燒得火紅的燒牛糞上面烤乾糧吃。生產力發展程度越是原始的地方,牛糞的用處越多。鄭思和武興卻是真的震驚了,他們雖然只是鄞縣裡長大的,卻也算是半個“城裡人”,從小就沒往田裡去過,自然不曉得這牛糞大有用處。等另一個小孩躥出來,和那撿到牛糞的小孩大打出手,口裡嚷嚷著“說了不許你過來這邊撿”,鄭思兩人才不可思議地回過神來。王安石上前去調解了幾句,從兩小孩口裡得知他們小孩之間也是“劃區撿糞”,各自在各自的地方撿的。最近各個鄉都在忙春耕,耕牛到處借來借去的,撿到糞的機會也多了,他們每天都有任務的哩!黑瘦小孩是張寡婦家的,一臉倔強,擋在糞筐面前一臉警惕地瞪著所有人。那比較能說會道的小孩見狀也沒法子,只能說:“算了算了,撿了就撿了吧,他們家也怪可憐的。”說完他一臉晦氣地揹著糞筐去別的地方找牛糞去了。黑瘦小孩看了那小孩的背影一眼,又看了看王安石一行人,也揣起糞筐跑了。王安石扭頭看王雱:“怎麼樣?看看人家的小孩,得到處找牛糞呢。”王雱麻溜地拍馬屁:“多虧了我爹厲害啊!”王安石:“……”接下來的小半天,他們碰上了好幾次罵戰,大多是你的水渠挖偏了,你的田埂堆歪了這種事兒。王雱發現鄞縣這邊雖然水網密佈,大大小小的河都不少,但是水利工程搞得很糟糕,沒有全面的規劃,水都白白往海里留去了,該不夠澆還是不夠澆,該鬧乾旱還是鬧乾旱,但凡發生打架鬥毆事件一準是因為引水不均!王雱瞅了眼王安石,總覺得王安石這段時間天天往外跑,好像就是想搞搞這一塊。搞工程,他的老本行啊!王雱琢磨著要不要小小地給他爹露一手。算啦~等他爹開始籌劃時他再瞅瞅這年代的工程師是什麼水平~馬上要見到同行了,想想有點小激動。王安石可不知道自己兒子的小腦瓜裡在想什麼。這回還帶了別家的小孩,響午之後王安石特地找了處佛寺吃飯和借宿。宋朝什麼都不多,就是佛寺多,光是鄞縣一地兒就有六七個,怪不得小宋官人要說什麼“冗僧”了!吳氏信佛,王雱常被帶著去佛寺上香,僧人之中有誠心向佛的,也有渾水摸魚的,王雱看多了,覺得他們大多也都是普通人。換成上輩子,王雱心裡絕對一丁點神佛概念都沒有。現在不同了,他和司馬琰都經歷了穿越這種邪乎事兒,王雱遇到佛寺會禮貌性拜一拜,遇到道觀也會禮貌性拜一拜,誰曉得是哪方神佛把自己送過來的呢?來都來了,老天可得保佑他們這輩子平平安安、順順遂遂!鄭思和武興見王雱小手合十,嘴裡還唸唸有詞,頓時也被感染了,閉起眼睛對著正殿的大佛拜了拜。王安石看著三個小孩對著佛像瞎拜,沒說什麼,和出來與他說話的主持簡單地說明借宿的意圖。對方知道是知縣親來,當下便把最好的禪院騰出來給他們借宿。晚飯吃的雖然是素菜,味道卻還挺不錯。王雱正一本正經地解決著自己那份晚餐,一個十五六歲的少年邁步入內,看著也是來這邊用飯的。那少年討了份齋飯,坐在離王安石一行人不遠的一桌吃飯,邊吃手裡還邊拿著本書在看。王雱吃飽了,隨意掃了一眼,頓時來了興致。這少年看的好像是本醫書。王雱看了看還在解決齋飯的王安石,自己跳下椅子跑去少年那邊,問道:“你的書可以借我看看嗎?”少年訝異地抬眼看向王雱。少年長相清秀,就是眼睛小,單眼皮,臉色也偏蒼白,瞧著身體不大好。他見王雱年紀雖小,說話卻慢條斯理的,不像同齡小孩那樣毫無章法,頓時點點頭把書遞給了他,口裡提醒道:“小心些,可別弄壞了。”“我曉得的。”王雱小臉嚴肅得很,翻回封面看了看,是醫書沒錯。再翻翻內容,是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