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丘千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6頁,莫挨老夫[娛樂圈],青丘千夜,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別看國內對春晚吐槽的厲害,但是在華人聚集區,春晚的號召力還真不是能用一般形容的。
《特色華夏》能夠贏得這麼多地區電視臺的青睞,絕對不僅僅因為它是央視出品,央視出品的節目多了去了。這些電視臺看重的其實是《特色華夏》裡包含著的文化精神。
如果要了解中華文化,瞭解他們的歷史,瞭解他們的思維,那麼這麼一檔節目絕對是最好的。
它不像別的節目一樣只專注一種,而是像一個讀懂華夏的大綱,按圖索驥之下,就能明白他們的文化多由多方面形成的。
這對於國家展現自身形象也是相當有利的東西。
如果後期收視率好,歐美那邊的電視臺也可以同步引進,想來當地的華人都會樂意將這麼一檔節目推薦自己的外國友人。
“我們央視不是還有一檔最牛逼的節目麼?”李素秋淡淡微笑道,“在它沒有對我們節目伸出橄欖枝之前,我不覺得我們做到最好了。”
“您,您說的是……”
“沒錯,就是《新聞聯播》。”李素秋微笑道,“我記得當初國家週年慶和偉人週年慶的時候,還有絲綢之路等等的紀錄片全部都上了《新聞聯播》,既然它們可以,為什麼我們不可以呢?我們《特色華夏》半點也不比它們差啊。”
《新聞聯播》的影響力是無可比擬的,如果它能夠在節目裡給他們《特色華夏》一段介紹,哪怕只有短短的十秒,也絕對能夠讓他們《特色華夏》帶來更多的觀眾。
畢竟他們這檔節目可是接檔《新聞聯播》直接在央視一臺號播出的啊。
只要是央視的受眾,想來都會對這麼一檔上了《新聞聯播》的節目好奇吧。
只要他們看完第一集,李素秋就有這個自信可以讓他們繼續看第二集第三集。
她對自己的節目很有信心,也對他們全體工作人員的心血有信心。
“可,可……”
可是《新聞聯播》的時長是有限的,每一秒都要精確到位,除非發生了特別大的新聞,不然基本不會延時。
“我已經和臺長遞交申請書了。”李素秋認真說道,“《新聞聯播》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全國觀眾都在看的節目,上不去《新聞聯播》,我們《特色華夏》算是哪門子的席捲亞洲呢?”
要上《新聞聯播》,肯定是要經過重重稽核把關的。
要不是李素秋之前在央視裡做節目有了名氣,家裡又有點背景,這種申請書恐怕還沒有到臺長桌上就要被撤下來。
想什麼呢,一個節目而已,還想要《新聞聯播》幫忙打廣告麼?
第一次看見這個申請書的時候,臺長除了覺得年輕人就是不怕事之外沒有別的想法了。
如果開了李素秋這個先例,以後央視又有節目,難道又要去《新聞聯播》上打廣告麼?開什麼玩笑,《新聞聯播》不僅僅只是一檔新聞節目而已,它同時也是國家對外溝通的喉舌。
要是隨隨便便就給節目打廣告,以後連《新聞聯播》的權威性都要打個折扣。
李素秋第一次提交的申請書自然是沒有任何下文。
不過李素秋要是這麼簡單就放棄,也就不是她了。
她帶著已經做好的《特色華夏》節目母帶直接去了廣電總局,死皮賴臉的拉著一些上了年紀的領導和她一起觀看這檔節目。
雖然廣電總局時不時就搞出一些一刀切的政策來,不過那也是因為國家對於媒體這一塊本來就不怎麼擅長。加上娛樂圈裡各種資本錯綜複雜,一個個區別對待,怕是沒有這麼多的時間和精力,倒不如直接一刀切了乾脆,到時候再慢慢改就是了。
反正只要不掐住資本進駐娛樂圈,娛樂圈總是能能恢復的。
不過,正因為這些總局的領導們上了年紀,又有點文人式的清高,被李素秋強拉著看節目的時候,反而沒有那麼容易生氣。
畢竟這真的是一檔好節目。
以前因為國慶週年紀念日啊偉人誕辰週年慶啊,又或者是什麼港澳迴歸週年慶啊,睦鄰友好週年慶啊等等,出過各種各樣的紀錄片。領導們也是見過不少這種類似片子的。
不過即使那麼多的紀錄片加起來,也不得不承認李素秋這一次拍的節目稱得上是頂級水平了。
可能讓李素秋自己繼續再拍一次,也未必能拍的比這更好了。
想上《新聞聯播》,這不是簡簡單單的一句話。
李素秋之前遞交申請書,不過是和臺長打個招呼,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