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子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1頁,炮灰為王[快穿],甲子亥,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剛擰乾毛巾,就聽見屋外有人喊道:“歲寒,該出工了。”
“馬上就來。”
孟則知應了一聲,轉身進了廚房。
鍋裡熬著的是紅薯海鮮粥,有蝦仁、魷魚、蛤蜊……海邊的人從不缺吃食。
林家村的漁船都是木質的小漁船,適合在近海捕撈。
林家村附近的海域的出產還算豐饒,平均一天下來能捕撈到上千公斤的漁獲,這還不包括老弱婦孺每天趕海找到的螃蟹和貝類。
每天晚上,國營水產供銷公司都會派車來把林家村村民捕到的漁獲運走。
這個年代,海產是除了豬肉之外,最受普通民眾歡迎的肉類,因為海產產量大,所以相比於其他肉類來說都要便宜,大黃魚一斤才四毛,烏賊一斤才兩毛五,至於螃蟹貝類就更便宜了,一塊錢能買五斤大螃蟹,十斤的大海螺。
因為海產沒有太大的腥味,大多數清蒸一下就能直接食用,河魚的價錢高不說(鯽魚八毛錢一斤),因為土腥味重,不放油,不加調料根本沒法吃。更別說像是泥鰍老鱉田螺這些了,那都是喂牲畜的,除非實在是餓得受不了了,一般人可不會把主意打到那上面去。
正因為如此,漁村的工分大都特別值錢,以林家村為例,其他村子可能十個工分才七分錢,林家村一個工分就值八分錢,出海的青壯一般都是記十工分,一天就能掙上八毛錢。就算是每天只在岸邊趕海的老弱婦孺,平均一天也能掙上四工分。
當然了,漁民冬季是不出海的,而且歲末也不分糧食,需要自己花錢去買。
孟則知則是有自己的打算。
前身辛苦了二十多年,不過才攢下來四百來塊錢的家當。這些錢裡邊,三百塊是為林三義的工作準備的,一百塊錢留作林小露的學費和生活費,剩下的錢勉強就夠他送林小露去學校的路費。
村裡都是每個季度結算一次工分,現在還早著呢。
孟則知需要一筆錢作為啟動資金,不管是購買醫療器械還是藥材種子。
他把目光盯向了大海。
這麼想著,他跟在隊伍後面,上了漁船。
等他再回來的時候已經是傍晚時分,家裡老大媳婦已經做好了晚飯。
林小露也從她外婆家回來了。
這年頭講究父母在不分家,林家也不例外,好在這房子是前年新建的,雖然比不上村裡其他人家的青磚大瓦房,但勝在寬敞。
“吃飯吧。”孟則知拿起筷子戳了個土豆放進碗裡。
他發了話,林家眾人這才紛紛拿起筷子來。
林小露夾起一筷子豆乾放進孟則知碗裡:“爹,嚐嚐這豆乾,我從外婆家帶回來的。”
“好。”孟則知打起精神來:“你外婆他們身體還好嗎?”
“都挺好。”林小露說道。
“那就好。”
說著,孟則知轉頭看向林三義:“三義,反正你最近也沒什麼事,要不要跟著你何二叔學點拳腳功夫?”
他口中的何二叔以前是村裡的獵戶,早年還上過戰場,會兩手功夫。不過現在年紀大了,不常進山了。
他惦記著原劇情裡,林三義被陸弘毅打斷了一條腿的事。
“啊?”林三義張了張嘴:“學功夫?”
“嗯。”像是想到了什麼,孟則知面色不太好:“這不是你馬上就要去鎮上了嗎,聽說現在鎮上特別亂,我有點不放心……”
他爹一向不會撒謊,林三義看了孟則知一眼,就知道什麼不放心只是藉口。
但他爹既然都這麼說了,加上林三義年輕氣盛,本身對學功夫什麼的也很嚮往,他當即點了點頭:“好。”
第二天一大早,孟則知就揣著二十塊錢,帶著林三義去了何二叔家。
之後的一個月裡,孟則知白天出海,晚上瘋狂的吸收腦海中海量的知識,後來又託林二德從縣裡買回來一大堆紙筆,打算慢慢的將腦海中的知識整理出來,能流傳下去自然更好。
他做這些的時候,從來都沒打算瞞著林家人。
可想而知,他們在看見孟則知異常工整的筆記的時候是一副什麼樣的表情。
“爹以前的字我見過……”林小露張了張嘴,不太好評價她爹的字。
“我就說爹他最近變了好多。”林二德說道。
“不愛逗小寧了,更愛乾淨了,人看著精神了不少,說話也變得文縐縐的……”林大勇一向觀察入微。
小寧是他的兒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