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子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2頁,第一佞臣,甲子亥,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每考完一場,便有外收掌試卷官收取試卷,交給彌封官彌封後交謄錄所,由謄錄所見墨卷抄成硃卷後再交由外收卷官,外受卷官校對硃卷和墨卷後將兩捲入檔分開,內收卷官負責簽收試卷後交給房考官批閱。而閱卷一般要等到三場考試全部完成之後才能開始。也就是說接下來的九天裡,除宴斂之外,其他考官基本上也就沒什麼用處了。所以接下來的日子基本上就是靠喝喝茶,看看書過了。二月十五日,宴斂寫下最後一道策問試題:師直為壯,得勝字。此句出自《左傳僖公二十八年》:師直為壯,曲為老,豈在久乎?意思是:出兵有正當理由,軍隊就氣壯,有戰鬥力。意指為正義而戰的軍隊鬥志旺盛,所向無敵。眼見著大揚朝便要與瓦刺開戰,宴斂以這道題作為會試試題,一來是給士林提個醒,二來也有鼓舞士氣的意思在裡面。戌時一到,鼓樓鐘聲想起,會試結束,考生離場。接下來便是緊張的閱卷。會試房考官不過十八人,這十八人卻要在規定的八天之內將五千餘份試卷審閱完畢,任務繁重可想而知。各房考官閱卷之時,只能待在屬於自己的房舍裡批閱分屬於自己的試卷,不得干預其他人閱卷,也不可肆意交談。直到二月十九日傍晚,所有的試卷才全部審閱完畢。各房一共初步篩選出優秀試卷六百份,如無意外,會試前四百名貢士就將從這六百分試卷之中產生。接下來的兩天,連同宴斂在內二十名考官要將這六百份試卷悉數審閱一遍,若是考官認為試卷可取,便在試卷上畫一個紅圈,最後以紅圈數額的多寡決定錄取名次。到了二月二十二日,二次審閱全部完畢。徐思年會同十八位房考官開始擬定名次。這位內閣大學士,新任禮部左侍郎,孝熙帝近臣,眯著眼睛喝了十幾天茶的徐思年,總算是露出了自己的利爪,他笑著從後三百名的試卷之中利索的挑選出三份試卷,又從前四百名的試卷中同樣挑出三份,送呈到宴斂面前。宴斂接了過來,眼睛環視四周,好幾個接觸到宴斂目光的房考官都不由或是低下頭,或是縮了縮身體。宴斂將目光轉移到手中的試卷上,徐思年遞給他的錢四百名中的三份試卷,最少的一份都有十個圈,若是按照紅圈的多寡排名,這些試卷約莫可以排進中上游。幾乎是一目十行的掃過去,宴斂冷哼一聲,試題是他親自出的,絕無洩題的可能。貢院之中所有的人包括差役在內不得外出,貢院外面可是有君侯府兩千護兵把手,一根羽毛都甭想飛進來,幾乎是杜絕了考生作弊的可能。難怪這些人一點兒也不慌張,感情是在這兒等著呢?&ldo;聽說陳侍讀是孝熙五年的進士?&rdo;宴斂震了怎手裡的幾份試卷,面無表情的問道。被點名的陳侍讀抹了把額頭上的冷汗,諾諾說道:&ldo;正是,下官,下官……&rdo;宴斂一把打斷了他的話,將手中的試卷遞過去,&ldo;那麼,煩請陳侍讀告訴孤,這幾份點中的試卷之中第一道四書文裡為何全部都出現了三省二字,他們比之那些落選的試卷又好在哪兒?&rdo;&ldo;這,這……&rdo;陳侍讀接過了宴斂遞過來的試卷,額頭上冷汗更甚,緊張的連說話都結巴起來。&ldo;殿下,可否借一步說話。&rdo;翰林院學士荀正終於忍不住開口說道。哪知道宴斂壓根沒拿正眼瞧他,反而繼續說道:&ldo;孤不管這裡面有多少人是你們的後輩熟人,也不管你們暗中收了多少的賄賂,但孤只給你們一句話,你們約定俗成的恰恰是孤現在最忌諱的。翰林院最是清正,別被腌臢事汙了名聲!&rdo;荀正臉上清白交加,也不知道說什麼才好。翰林清正是不假,可翰林也是官吶!也有私慾。翰林最高不過正五品,鄉試,會試房考官曆來都是從翰林院中遴選。他們頭上壓著多少高官勳貴,這些人家中若是有人參加科舉,上門來送禮,你若不收,他暗中使個絆子,就能教你再無出頭之日。你若收了,又該如何替這些人安排。一來二去,翰林院私底下也就有了約定俗成的伎倆。但他們也不輕易開口答應人,一般都會事先篩選一番,覺得火候差不多的才敢出手。更何況他們也不敢肆意妄為,最多也就是給箇中等成績,算不得打眼。翰林院要明哲保身,朝中的官員明知道這些底細,也不會輕易揭露出去,畢竟萬一將來自己的後輩要參加科舉,說不得也要拜託他們放水。一來二去,這便成了朝野上下心照不宣的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