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兩春風穿堂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二十七章 伎倆,青山巍巍,一兩春風穿堂,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央國帝宮之內,小內侍手持著信件垂首快步走過廊道下,正巧幾名剛從小朝會上離開的官員迎面走來,他恭敬地讓開了道路,候於一旁。待幾人與自己錯身而過,遂抬首幾近小跑地往鵬躍殿而去,至殿前才放緩了步子。
“慌慌張張成什麼樣?”
面對叱責,小內侍卻是躬身拱手將手裡的信件遞了出去。
“陳國快信。”
歐陽氏東堂開堂在即,此時從陳國來的訊息聖上必然想第一時間知曉,因而這封信當即被呈進了殿內。
彼時新帝正半躺在寬椅上鬆快著身子,這一上午與人議事,肩膀早已痠痛。忽而聽聞腳步聲,他瞄了一眼來人,隨意地開口道:
“又是何事?”
內侍雙手奉上信件,回道:“回聖上,陳國來信。”
新帝得聞此事,當即坐了起來,接過信件快速掃了一眼,隨即便皺起了眉頭。
這信件是雲生的人送回央國的,裡面簡略道了平安,百名文士皆安全抵達陳國,又道了一些接引的瑣碎之事。而信件的末尾才是這封信的目的,那便是阿笙向皇帝討的賞賜。
新帝將那最後兩行字看了一遍又一遍,而後微眯著神色,不斷審視著其中的文字,唯怕自己會錯了意。
良久,他似是想到了什麼甚為有趣之事,敲了敲桌面,向內侍吩咐道:
“將承禮司的人給孤召來。”
秋息一夜乘風起,這微暖的氣候轉過北面的山脈,到了陳國便帶上了寒氣。
驟雨過後,街道上的行人都穿上了略厚的袍子。秋詞園內,嬤嬤吩咐著人趕緊將姑娘的厚衣裳整理出來,莫要將人凍著了。
屋內,茶爐燃得正旺,阿笙臨窗而坐,垂眼看著一本名為《問天集》的文典,這本書便是文史大士商博的論著。
商博此人甚為傳奇,早年曾遊走多國,並在三國任宰相之位,此次歐陽氏開堂,所講內容便是商大士的論著《問天集》。商博年輕之時曾為千人講學,這也造就瞭如今不少文士都自許為商大士的徒子徒孫,但正經得他收徒,並留在身邊教習的也就只有當年的裴鈺。
雖說央國大皇子也曾為商博學生,但邱氏此子在學識之上無任何建樹,因而時人在提起商大士時,幾乎都忽略此子。
也因商博著書不少,他對於當下年輕一輩文士的影響不可忽略。因此,歐陽氏開堂廣宣商大士的《問天集》這件事本身便足以引得眾人的矚目。
靜嚴對於商博的評價頗高,因此商大士的許多論著她都有讀過,也包括這一本。
這本《問天集》中商大士以逍遙為題論有無之形,頗為玄妙。可越是玄妙之物,不同的人來看便有不同的結論,眾口本就難調,歐陽氏敢就此集面向天下人開堂,倒是有些膽量。
茶爐中炭火的聲響將阿笙的思緒拉了回來,嬤嬤的聲音此刻在屋外響起。
“姑娘,張家姑娘來了。”
聞此,阿笙隨即笑著起身相迎。
張苒苒與阿笙是在去寒州的途中結識,張家鐵礦收歸朝廷之後,張苒苒這一脈反倒得到了重視,如今張冉冉藉由與寒州的合作,拿穩了家族的話語權。但因她的生意有一部分見不得光,因此常年在各國遊走,沒個定數。
對於當年阿笙的仗義出手,她至今感恩,得聞阿笙恰巧也來了陳國,隨即推了邀約,來這裡見她。
張苒苒一襲緋色長裙盡顯颯爽利落,如今的她眉眼間不見了從前的怯弱,盡是飛揚的笑意。
“我知你近日甚是忙碌,怎得忽然來了陳國?”
阿笙睇了睇案几上的《問天集》,“來湊一湊東堂的熱鬧。”
見她這般說,張苒苒苦笑道:“那恐怕要讓你失望了。”
“阿姊這話怎麼說?”
知阿笙疑惑,張苒苒方才道出這場開堂並非如央國傳揚的那般,東堂地處偏遠,至今官道未通,因此陳國本國的文士大多都不會親自前去,將會由王室的筆侍代為轉錄。
聽張苒苒說到這,阿笙微微愣了愣,“那些為天下開堂的豪言壯語豈非玩笑?”
聞此,張苒苒點了點頭,“陳王室十分擅長把控民心,那些話便是從宮裡傳出去的。”
阿笙這才明白陳王室的伎倆。
歐陽氏這所謂的為天下人開堂不過陳王室的噱頭,若連陳國本國的文士都少有人前往,那麼開堂的情況究竟如何,是否當真盛況非常,是否當真受眾人敬仰,便不過是他人口中之詞,由得人隨意杜撰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