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溪笛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55頁,閒唐+番外,春溪笛曉,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朝廷招攬人才容易嗎?
科舉選拔人才容易嗎?
李二陛下大筆一揮就是一百個送去給李元嬰,缺不缺德?有他這麼敗朝廷家的嗎?敢情選拔培養的活不是他來幹,他就一點都不心疼了是吧?
滕州就那麼大一點地方,用得著給他送個小朝廷嗎?!
當初房玄齡主持朝廷大洗牌,人數最少的時候整個長安不過六百多官員,現在李二陛下要給李元嬰塞一百個有正經出身的人過去!
這兄弟倆真是絕了,一個敢張口要,一個還真敢給!
三個老頭兒氣勢洶洶地去求見李二陛下,要李二陛下給個說法,要不然他們就坐在議事堂裡不走了!
李二陛下看到這仗勢,有點頭疼,訕訕然地把人選劃掉一半,勉勉強強刪減成五十人。刪減完了他還在那嘆氣:“元嬰去封地這麼久從不跟朕討要什麼,難得他開一次口,難道朕連他這點要求都不滿足嗎?當初父皇臨終前沒什麼不放心的,只放心不下這個么兒,拉著朕的手把他託付給朕,要朕好好待他……”
長孫無忌三人對視一眼,決定咬牙認了。
要是不認,李二陛下肯定還得繼續嘆著氣說什麼他們父皇母后早早沒了,剩他們這批兄弟在,特別可憐,特別孤苦無依。
這招李元嬰在長安時使過一次,聽完那套可憐無助小白菜的說辭後他們好幾天都吃不下飯。
有你們這種坐享天下富貴的小白菜嗎?
見過不要臉的,沒見過這麼不要臉的!
作者有話要說: 小王爺:我雖然不在長安,但是長安依然充滿我的傳說!
照著李元嬰早些年的德性,冬天打死不會再出門。今年不一樣,今年他感覺渾身上下有用不完的勁,到冬天都不覺得冷,一天到晚在外頭蹦躂,隨著天氣漸冷,外頭逐漸少了很多買不起厚實冬衣的百姓。
入冬後李元嬰親自點名見了各家炭行的當家人,要求他們精炭可著勁漲價沒關係,普通炭不許抬價,得讓百姓用得起。平衡完炭價,確定沒人故意哄抬價格,李元嬰又照著前兩年的慣例叫人把鰥寡孤獨、將士家小的名冊送過來,組織人手挨家挨戶送碳送冬衣,不能叫他們過不了冬。別的地方他不曉得,他只知道滕州境內不許有凍死的人。
不想今年送出去的東西竟被還回來一批。
負責落實此事的是唐璿,他第一時間去和李元嬰說明怎麼回事:“炭他們收下了,冬衣沒要。他們說去年和前年都送了,冬衣還新著呢,可以繼續穿,今年的新冬衣他們不要了,送給更需要的人。”
百姓家的冬衣都是一年接一年地穿,哪怕破了、漏絮了,縫縫補補也能繼續穿下去,甚至還會兄傳弟、父傳子,一件冬衣好幾個人輪流穿過才算穿夠本!
要是東西是別人送去的,很多人肯定想著“白給的東西不要白不要”,絕不會退還回來。但東西是李元嬰讓人送去的,這兩年多來李元嬰叫人把每個政令都掰碎了講給百姓聽,百姓聽了都覺得他們的滕王殿下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為他們好,而且,他們的日子確實也越過越好。
人不能當白眼狼,李元嬰為了讓他們不挨凍才讓人送碳送冬衣過來,他們怎麼能昧著良心接著收?誰家要是偷偷昧下來,是要被別人瞧不起的!
所以,許多人都把冬衣退了回來,只有家裡添了丁的人才留下新送去的冬衣。
李元嬰從小長在富貴窩裡,不太懂這些事,聽唐璿說完就明白了,看來冬衣確實不用年年都送。
做好的冬衣總不會沒用處,別的不說,他們滕州的將士那麼多,更多的冬衣都不夠。
李元嬰叫人把被還回來的冬衣送去軍中。
唐璿自是帶人一番宣揚,先是說李元嬰給將士家小送衣送炭,在滕州當兵後顧無憂、闔家安康,又說李元嬰教化有方,封地的百姓也都是有良心、知感恩的,不然一件冬衣拿去賣了能換許多米糧,誰會主動還回來呢?
李元嬰做這些事不是為了拉攏民心、穩固軍心,但他既然都做了,唐璿覺得還是得讓人知道才行。他又是誇李元嬰仁善又是誇將士家小有良心知感恩,將士們分到冬衣穿在身上覺得暖烘烘的,感覺這滕州軍營像家一樣溫暖,自都熱血翻騰,齊聲表示一定會盡忠盡責守衛滕州。
唐璿一個年不及弱冠的白面書生在軍前講話毫不顯弱勢,李德謇看在眼裡有些驚奇,一問才知道唐璿祖上也曾出過大將軍,很有些家學淵源,只不過到他們這幾代都是以詩書傳家,並沒有再出將才。
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