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溪笛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3頁,閒唐+番外,春溪笛曉,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李元嬰小尾巴立刻翹了起來,說道:“我覺得我這四侄子最有福相,您看,我們這裡哪個人能有他富態!”
涉及皇子的體態,主持笑笑沒有接話。
李泰氣得不行,卻又不能當場發作,只能忍著。
午歇過後李二陛下便帶著朝臣和李元嬰等人去看伊闕石窟,這次行獵伊闕其實主要是為此而來。
伊闕沿岸有名山相峙,自魏文帝以來便陸陸續續選了不少石窟鑿佛像供奉其中,近幾年李泰以為長孫皇后積攢功德為由,掏了筆錢請人到伊闕這邊開鑿佛像,前前後後忙活了許久。
到今年把這件事辦好了,李泰便涕淚橫流地與李二陛下說起這事,言語之間滿是對長孫皇后的眷戀之情,引得李二陛下心中也很是記掛,特地帶著群臣過來看看李泰的至誠至孝之作。
作者有話要說:
小王爺:四侄子真壞(指指點點)
四侄子:是你先在背後挑事的!!!!!
李元嬰這段時間沉迷學習和練字,沒來得及到伊闕這邊看石窟,是以,他也不曉得李泰遣人往這邊雕佛像來了。雖說李元嬰一直認為人應當在活著的時候多盡孝,聽李泰說要給長孫皇后攢功德後倒也覺得這胖侄子還有點可取之處,乖乖跟在大隊伍裡沒搗亂。
李元嬰生來就長在天家富貴窩裡,幼年出了吃喝玩樂就是吃喝玩樂,沒做過什麼正經事,沒聽過什麼正經話。他生母柳寶林又出身寒微,沒什麼可教他的,他便自由自在地長成如今這樣子。所以,便是佛祖神仙,在他看來也是虛無縹緲、遙不可及的,根本管不著他!
李元嬰甚至還想,要是自己是神仙,哪有閒工夫聽底下的人禱唸這個禱唸那個?人在神仙眼裡,和花草樹木、飛禽走獸有什麼不同?既然沒有不同,那神仙憑什麼格外優待他們?
因此李元嬰從不求神拜佛,與僧人們往來也只是上回為了賣茶才積極些。
李元嬰安分地走了一段路,覺著有些累了,便拐帶幾個年紀小的小孩越走越慢。他帶著一串小蘿蔔頭在臨江的樹蔭下席地而坐,給她們講起長孫皇后的故事。在李治兄妹幾人之中,兕子和衡山年紀最小,對長孫皇后的記憶最模糊,至於這段時間才偶爾加入小蘿蔔頭隊伍裡的李小圓球,那更是根本沒出生。
李元嬰當時也還小,不過一年的相處已經足以讓記憶力過人的他對長孫皇后印象深刻。那是個與世間許多女子都不一樣的存在,只許挑揀些她生前的事和這群小的講一講,便聽得她們沉浸其中,恨自己沒有早生幾年。
李治和城陽和李元嬰差不多大,記憶卻沒李元嬰好,此時聽李元嬰娓娓說來,往事便變得歷歷在目。聽到情動處,城陽最先哭了出來,接著李治也默默地開始掉淚。幾個小的被他們一帶動,都撲到李元嬰懷裡哭成一團,連李小圓球都哭得小肩膀一聳一聳,抱著李元嬰說:“想見,我也想見。”
與長孫皇后非親非故的魏姝都聽得紅了眼眶,心中暗暗敬慕聰慧又寬容的先皇后。
誰都沒察覺,李二陛下早已領著群臣折返了,靜立在不遠處聽著李元嬰細數長孫皇后生前諸事。
方才李二陛下走著走著才察覺一串小的不見了,知道可能是李元嬰又帶著她們野去了,便派人倒回來沿路找找看。
回來尋人的內侍和禁衛走近聽了一段,都不忍打擾,悄然回去回稟李二陛下,說李元嬰在給晉王他們說關於長孫皇后的事,連最小的皇孫都聽得入神。
李二陛下本來正帶著群臣賞看李泰為母親所雕鑿的佛像,感覺這兒子又有才華又有小心,準備叫岑文字寫篇文章紀念一下,再讓褚遂良書寫出來刻在碑上。聽人這麼一說,李二陛下便把將要出口的話暫且收了回去,揮揮手,示意群臣跟在自己後面一起去聽聽李元嬰這個“故事大王”是怎麼和幾個小輩講長孫皇后之事的。
一聽之下,李二陛下也覺得長孫皇后的音容笑貌宛在眼前,心中不免有些哀慟。只是君王須得喜怒不形於色,他臉上便沒顯出幾分傷懷。直至看到幾個年紀小的都撲進李元嬰懷裡哭,李二陛下才不得不承認李元嬰這小子的一個優點:這小子重情義。
有些事,連李二陛下自己都有些模糊了,李元嬰卻把那一樁樁一件件大事小事都記在心裡。若不是一直牢記在心,李元嬰不會把關於長孫皇后的一切說得這般翔實生動,讓從未見過長孫皇后的皇孫都想要一見。
李二陛下終究沒忍住心中的慨然,轉頭和長孫無忌說:“無忌,我不如元嬰,我記得沒元嬰清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