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小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62章 若是政息人亡,那有個鳥用,我岳父是朱元璋,悠小淘,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過,想必這也與自己創造發明出了一大批利國利民強軍的好寶貝有莫大的關係。
今年,上海縣的稅賦哪怕是會有大量的財帛投入到那太湖洩洪防洪工程當中去。
但是稅賦,仍舊能夠比去年提高差不多十萬貫,也就是說,上海縣已然成為大明帝國交納稅賦最高的縣份。
所繳納的稅賦,足以令一些行省臊眉搭眼,面紅耳赤。
上海縣每年有差不多一半的收入都投入到了基礎設施以及各種惠民工程的建設上。
這些也是常二郎敢於在這上海縣搞各種創新的底氣所在。
“升弟,你這肥料廠,如今產量如何?”朱標來到了常二郎身邊,表情顯得無比嚴肅。
“目前還只是處於試生產階段,每個月,大約能夠產出能夠供應十萬畝良田一年的量。”
“一畝所需要的肥料總價大概也就是在這個數……”
常二郎想了想之後,給出了一個大致的答案。
朱標看著常二郎,再看看跟前的田地,滿臉難以置信。
“姐夫,等到那太湖的水患被治理好之後,單單位於太湖洩洪水道下游的上海縣,將可以增加至少一百三十萬畝良田。”
“而整個松江府所新增的良田總數,能夠達到兩百二十萬畝上下。”
朱棣走了過來,滿臉震驚地喃喃低語道。
“那麼多的田地,光是拿來售賣,就足以抵得上我大明一年的稅賦收入。”
常二郎緩緩地搖了搖頭。
“這些新增的田地,我的建議是,留下來,充作官田,不得發賣。”
“為何?”朱標雙眉一攏,頗為不解。
“倘若售賣,真正能夠落到那些貧苦百姓手中的良田,怕是用不了多久,就會成為那些富有者侵吞的目標。”
既然如此,那還真不如留在官府的手中,全部都劃為官田,然後尋百姓租種。
每年,只需要向老百姓收一定的租賃費用,剩下的收穫便歸那些百姓所有。
百姓也不需要擔心自己的土地會被掠奪,而那些田地又不是工具或者其他固定資產,不會因為老百姓的使用而出現什麼損耗。
常二郎的這個想法,讓那朱標與朱棣也是久久說不出話來。
他的做法,似乎也有一定的道理,而且好像也不是不行。
反正朝廷也沒有相關於這一方面的死規定,所以,這倒也給了常二郎很好的操作空間。
再有就是,雙季稻這種東西,你要是讓那些百姓去種植,他們願意嗎?
那可不好說,大明立國之初,這一帶的賦稅,本就為舉國之冠。
真要是種了雙季稻,誰又敢保證,朝廷會不會覺得,咦,你們居然還有潛力可挖,要不,再多徵收一點?
還有一個問題,真要是全種上了雙季稻,導致了這江南一帶的糧食產量大增,必然會令江南糧價大跌。
到時候,穀賤傷農,那又算誰的?
畢竟在這個時代,可沒有什麼糧食機構來平衡全國糧價。
一聽常二郎說,在不久的將來,松江府將會新增加兩百多萬畝的良田。
而且還要全部都充為官田之後種植雙季稻,看看跟前這用了化肥的雙季稻一年就能產上九石。
這要是兩百二十萬畝良田全都用上肥料,種上雙季稻的話。朱標只是略微心算一下,瞬間眼珠子都紅了。
“真要是那樣的話,那可就是近兩千萬石糧食,升弟你知道不知道我大明一年的糧賦,一共也才不到三千萬石的樣子。”
“真要是多了那麼多的糧食,天下的糧食,不知道價格會跌上多少。”
“這恐怕不合適吧?”
“姐夫,這些新增的兩百二十萬畝良田所種出來的糧食,肯定不會留在我大明的市場,壞了社稷……”
常二郎的想法就是,在未來,這兩百多萬畝良田將會全部各種雙季稻米。
得到了糧食,全部拿去做貿易,跟誰,自然是跟那倭國。
畢竟倭國缺糧是真的缺,但是,在未來,大明將要獲取那倭國的金山銀海,想要維持那倭國的穩定,不致再生出什麼倭寇。
最簡單的辦法,那就是利用經濟手段,掌控住扶桑國。
最簡單的嘛,自然就是透過糧食、鹽、布匹,以及各種生活物資。
讓那扶桑國,只能仰大明帝國的鼻息生存。
不敢有半點歪腦筋,不然,不管是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