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部正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13旅行的途中總會有些麻煩(六),小人物的英傑傳,服部正成,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象學家曾經分析過,在秦末的時候因為種種原因(具體什麼原因只有天知道)這一維度所在區域開始變得寒冷,這直接導致這裡植被減少,水土流失加重。而在漢代又有所回升,所以估計膚施那萬餘戶的人口就由此而來(強行遷移也算在內)。可是,到了東漢末年似乎天氣又開始變得冷了。

都說漢民族是個缺乏侵略性,缺乏擴張性的民族——屁話!想一想漢人的祖先黃帝再加上出身東夷的炎帝——統共加起來也不過黃河中下游流域一帶而已。可這個已經到了即將覆亡的東漢末年呢?朝鮮是大漢領土,越南北部也是大漢領土,這是一個不喜歡侵略的國度?

可是為什麼大漢卻又給人以那樣的錯覺呢?很簡單,利益。

是的,利益才是歷代中原王朝顯得保守而非擴張的根本原因。

中原王朝基本上都是農耕型社會,其創造財富的主要手段就是種植、少量的手工業和雖然受到打擊卻依然不可忽視的陸路以及內陸水運商貿。好了,第一、第二和第三產業都出來了。

因為科技的發展程度的因素,第二產業本來就不是古代世界的主要經濟力量,可就算這樣中國的瓷器、絲綢和茶葉依然可以很輕鬆的掏空全歐洲貴族口袋中的每一分金銀最終讓貿易逆差紅了眼的歐洲和中國打起了鴉片戰爭(友情提醒:注意不要對號入座哦~)。

而中國最為重要的經濟命脈依然是第一產業,也就是說對於中原王朝而言,土地、人口就是其發展的命脈,也是每一個垮掉的王朝所必然面對的滅亡條件之一。

那麼既然需要土地為什麼不侵略呢?那麼就讓我們看一看中國的地形吧——好麼,整個一個四塞之地啊——北部是一望無際的荒漠,雖然也有河套這樣無論是水源還是土壤都適合耕種的地區,但是中間卻隔著一個黃土高原,無法與中原核心區形成有效地連線,補給和兵員投送還是困難;西北是中亞荒漠,雖然有一條絲綢之路,但是因為缺乏足夠多的可耕種土地,所以很有雞肋的感覺;西南,哇塞,好高,好高,好好高!南部,樹、樹、還是樹,這裡都是樹。當然,似乎還有一種傳說中名為瘴氣的東西(私以為瘴氣應該是原始森林裡的腐殖質因為天氣潮溼悶熱的緣故發酵產生的沼氣),殺傷力極強。

看一看吧,這就是中國的實際情況。而且就算是後來的產糧區江浙兩湖地區實際上東漢時期的種植水平也相當有限。要不是漢人總是被草原民族趕到南方去的話,恐怕能否得到有效開發依然是個未知數。另一大糧倉東北地區,看看拓跋鮮卑就知道了,那裡完全就是一片原始森林。當然,如果沒有原始森林提供的大量腐殖質,黑土地也就不可能那麼黑了。

再想想司馬懿徵遼東以及曹操北征烏丸,都需要經過遼西走廊那一大片沼澤地區,好吧,由此可見遼河流域當時也因為乏人治理所以情況也好不到哪裡。更何況東北雖好,可是要是沒點防寒措施估計人去了沒幾年都成冰棒了,還怎麼可能開發呢?

所以說不是大漢不像擴張,開疆拓土從來都是帝王最喜歡做的事情也是最有成就感的事情,可是問題是就如打江山難,守江山更難一樣,打下來就是一場仗的事情,可是守住打下的土地所要花費的金錢和資源而且還無法從當地的土地方獲得補充,你說這些都是好地方,千年以後搶都來不及,可問題是大漢守了百年就已經力不從心,守了兩百年國庫空虛……

兩權相害取其輕,一個是打腫臉充胖子最後亡國滅種的威脅,另一個是適當收縮然後可以挺更長的時間,於是我們就就只能在三國的地圖上看到加起來比大漢縮水了不少的版圖。

所以說先哲有云:“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安,忘戰必危。”所以克勞塞維茨也說過:“戰爭是政治的延續。”不是不打,也不是亂打,而是算清楚得失利弊之後再打仗。

當然,能夠做到這一點的無不被成為戰略家,李書實自覺自己這種笨蛋還是把這種工作交給算的清楚地傢伙來計算吧,反正對於他而言只要繼續給個大方向就好了。看,這領導多輕鬆。

啥?你說那些草原民族?好吧,對於這種問題咱也表示非常無奈啊,草原那地方窮的,看其他地方哪裡都富得流油,所以說草原民族擁有著無窮的征服動力,尤其是大漢周邊的草原民族。但是也需要注意的是,這些民族一旦進入到中原腹地之後,通常都立刻腐化墮落,這就是因為中原地區物華天寶地大物博,財富的數量遠遠勝過草原,可是想要繼續創造財富,顯然草原民族並不擅長,於是他們只能學習農耕文明的那一套東西,結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女生小說相關閱讀More+

苟!大師用3個願望引我入坑

仙系藍

小人物的英傑傳

服部正成

女配覺醒後開始發瘋

逍遙聿懷

退婚後太子火葬場了(重生)

東家寧

紅樓之真假正經

蘭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