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部正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19得到的越容易就越學不會珍惜,小人物的英傑傳,服部正成,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獲良多。
真正讓他們感到鬱悶的,是來到荊州之後的事情。
隨著中原大亂,不斷有中原計程車人為了避亂選擇遷往他鄉,而在這之中荊州是眾多士人共同的首選——這倒不是因為劉表的緣故,僅僅只是因為荊州距離大漢士人的聚集地兗豫地區和關中地區都很近,而且比起北方時不時需要面臨彪悍的胡人軍隊南下襲擾,南方的荊北地區不但開發程度不低,又遠離各種異族的襲擾,自然能夠獲得更多的青睞。
於是隨著大量士人的湧入,再加上大漢名士宗親劉表的入主,讓荊州一時之間學風大盛,文采斐然,彷彿在一夜之間,這裡就從原本的荊楚蠻荒之地變成了中原文化新的傳承中心。
自然而然的,劉表便成為了這新文化中心的領導者和領袖人物。
也正因為如此,再加上東漢從立國開始傳承到現在多多少少存在著的重文輕武思想,荊州的兵士雖不能說不善戰,但那些率領士兵的將領們卻紛紛追求舞文弄墨,附庸風雅。
好吧,對於蔡瑁這樣祖上也是出過不少兩千石高官的世家子弟而言倒也算不得附庸風雅。或者說如果不是亂世興起,這位荊州水軍和相當一部分步軍的統帥顯然很難選擇投身軍旅。
正所謂“上有所好,下必效焉”,又或者“楚王好細腰,宮女多餓死”。
在這樣的氛圍下,他們這群來自大巴山險山惡水的桀驁子弟。只喜歡遊俠行樂而不喜歡讀書治學的“莽夫”(荊州人語)會遭遇到怎樣歧視性的待遇。
冷言冷語或許不多,畢竟他們的戰鬥力就算是較為善戰的荊州軍文聘部也不是對手,敢於直接對他們這麼說的就算是等級比他們稍微高一些的低階將官也都被揍成了豬頭。久而久之,為了生命安全和在部下面前的威信,自然不會有人不開眼在他們面前說些令他們感到不快的言語,或者說在很多時候,遠遠看到他們的出現便直接選擇繞路而行。
好吧,原本當面的嘲諷變成了背後的議論,可惜這些人不認識某個未來還不知道有沒有可能出生的周處童鞋。否則大概這兩撥人應該會在這方面有很多的共同語言。
雖然明面上的惡言被阻止,可是這些人卻越來越感受到來自各方面對他們的排斥和排擠。
就算作為他們的領袖甘寧其實算起來也是巴郡有數的豪強家族也改變不了這種情況。
或許軍隊之中強者立足,他們的勢力讓任何人都無法忽視他們的存在,但就算是軍隊這樣比起官場而言相對還能簡單一點點,當然也只有一點點的地方,武力所能起到的作用也實在是有限的很——作為沒有根基的外鄉人,他們切切實實感受到了來自整個世界的惡意。
就比如像是這一次的作戰。
他們說得好聽一點是被委以重任擔當狙擊幷州軍南陽方面主帥張濟的先頭部隊,說得不好聽一點就是將他們當做是稍稍有些價值的炮灰。成是驚喜,敗就當是純潔內部好了。
雖然沒有高呼“換我一個藍色清淨的荊州”然後殺死一切與非荊州人士相關的本土人士。但明明是如此重要的作戰任務,給予他們的支援卻是如此之少——完全是任由他們八百巴地男兒以及一些與他們交好的荊州軍士兵深陷地陣,剩餘的部隊僅僅只是在外圍放放箭,最多不過是奮勇作戰為他們分擔一些壓力……不要笑,荊州軍在戰後可是對這樣的行為大書特書,甚至認為這才是他們能夠集中精神格殺幷州軍南陽方面主帥張濟的最重要原因。
至於他們這些陷入到幷州軍中軍近乎於全員戰死的巴地男兒。似乎已經被眾人所遺忘。
曾經這些熱血男兒以為憑藉戰功可以改變自己的處境,以為就好像在益州那樣,縱然有再多人非難他們,但是隻要他們在戰場上搏殺,在戰場上為戰友們贏取勝利。那麼不論是普通計程車卒還是那些高高在上的將軍,都會對他們青眼相加,另眼相對。
可惜荊州不是益州。
可惜他們這些外鄉人不是那些風度翩翩談吐優雅,就算性格、行為怪異但是卻無損於其腹中學識的名士,於是他們那些特立獨行或者江湖義氣變成了等同於匪盜一樣的標籤,連同他們的過往,在有心人的傳播之下,不斷在荊北各地流傳著。
到了現在,浩浩蕩蕩從益州退到荊州心中依然滿懷鬥志的年輕人們變成了如今所剩無幾只能抱著酒壺在小溪邊故作輕狂與歡樂,在酒精的麻醉下重新回到故鄉,重新回到那個縱馬山中,錦帆張於江山的畫境裡,回味著他們曾經無怨無悔的選擇,那是他們逝去的青春。
“老大,我們真的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