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部正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77天命之變1,小人物的英傑傳,服部正成,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看到了這一點,劉虞才會如此急不可待的選擇動手吧。
又或者是袁紹在幕後推波助瀾,畢竟劉虞只是一個人,而袁紹雖然無法直接影響到劉虞本人,但劉虞的手下甚至是他的兒子已經被袁紹滲透的千瘡百孔。
程昱說得沒錯,假若袁紹承諾與劉虞協同作戰,劉虞的行為可以稱得上是順理成章。
可惜啊可惜,劉虞永遠也不會意識到,正如另一個位面的歷史中袁紹放棄迎接天子的最好時機的理由一樣,他同樣無法容忍以為德高望重的大漢宗室始終高懸於他的頭頂。
如果說袁術的不臣之心可以稱得上是紅果果的話,那麼袁紹則是深埋於心中。
但很可惜的是,經過這一系列的事情,他的那些心思。已經如同司馬昭之心一樣了。
又或者說,他本就是司馬昭的先行者,所以他的行為遠沒有司馬昭那般謹慎且從容。
劉虞死了。
劉虞起兵攻打公孫瓚給了公孫瓚最好的一個藉口。雖然這或許只是公孫瓚自己認為的。但不能否認的是,哪怕身邊不乏手執強弓勁弩的勁卒。馬肥體壯的胡人騎兵,但在劉虞的手上,這些都只會是公孫瓚眼中的土雞瓦狗,無法抵擋公孫瓚哪怕僅僅只是一輪的衝擊。
是的,哪怕精銳軍團損失慘重,但就憑手上僅存的騎兵,公孫瓚也只需要一輪衝鋒便能擊潰劉虞麾下那看上去相當鼎盛的陣容,讓那位文采斐然官聲卓著的幽州牧丟盔卸甲落荒而逃。
劉虞是個好官。可惜他終究只是一位書生,他把戰場上的一切都看得太簡單了。
也許戰場上本不是什麼複雜的地方,但如果你不瞭解他,那麼那裡必然將會是深淵泥潭。
劉虞不是第一個陷進去而無法自拔的人,也將不會是最後一個。
想到這些,李書實便覺得自己當初是何等的幸運,身邊竟然有呂布、高順乃至麴義這樣經驗豐富的傢伙,就連蘇小蘿莉對戰場的熟悉程度似乎也超過了當時懵懵懂懂的自己。
劉虞死了。
這個人的死帶來的影響是極大的,但正如程昱所說的那樣,是好是壞不但一時之間無法徹底捋出個頭緒來。就算是再過幾年這件事的影響依然可能在發酵著。
不過,至少從短期來看,得利的人不外乎兩者——袁紹和烏丸人。
前者自不必說。這件事固然是劉虞進攻在先,但誰教你公孫瓚殺了人。雖然有倒是“戰場無眼,生死天命”,可怎奈何嘴一張一閉,黑的也能說成是白的,白的自然能顛倒成黑的。
反正袁紹也不是第一次做這種事情,門清的緊,種種手段李書實自己就能操作一二,更不要說在這方面那是行家裡手的袁紹和他的那匹軍師團隊。
不要看袁紹麾下內鬥得厲害。但滅亡公孫瓚可是關係到袁紹是否能夠在河北站穩腳跟的關鍵之關鍵,也許內鬥的苗頭一直沒有熄滅過。但在這關鍵之時,那些人卻也能齊心協力。或者說袁紹也不可能在這種時候允許手下繼續互相攻訐。壞了這個大好時機。
可以想見,哪怕如今公孫瓚也是手握數郡,甚至滅了劉虞後理論上除了遼東一帶之外整個幽州都應該被其所控制。
可惜死的人是劉虞——如果說死的人是正在益州準備當土皇帝的劉焉父子,那麼大概益州大部分計程車人會拍手稱快。如果死的人是未來在揚州江東地區紮根的劉繇,也許大部分江東士人會對此莫不關心。如果死的人是荊州的劉表,也許荊州士人會分裂成兩個派別。
但是死的人是劉虞,一個讓你很難對他的行為產生惡感的政治家。
也許他的某些政策看起來讓人感覺有些不太舒服,也許他在對待外族的態度上顯得有些軟弱,也許他在某些事情上的表現似乎有些迂腐,也許,有很多的也許。但你唯一無法否認的是這是一個好人,這也是一位好官,這是一位如果能夠當皇帝會成為大漢中興之主的好宗室。
在他的治下,幽州從鬧黃巾之後可是過了難得的幾天好日子,縱然還有公孫瓚南下爭雄折損了不少幽州男兒,但比起往年來幽州百姓的生活可是安穩了不少,這些都是劉虞的功勞。
官員們會感念劉虞的文采和寬厚正直,百姓們會感念劉虞帶給他們安逸幸福的生活,而如果誰想要奪走這些東西,面臨的將不僅僅是一個階級的反抗。
尤其還是在身旁有一個善於煽風點火的傢伙存在的情況下。
公孫瓚看不到這些,他大概正沉浸於宿敵授首的快意之中。
袁術大概是能夠看到這一切的發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