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部正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45向天再借二十年,小人物的英傑傳,服部正成,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塞的大商人,既是促進了中原地區與邊塞之間的貿易和文化交流,同時也將邊塞地區甚至更遠地區胡人的種種動向告知給自己的義子張燕,讓其能夠更準確的把握草原上的種種變化。
不論是之前在雲中和上郡,還是現在在金城,張牛角似乎都能很快在當地重新建立起各種渠道,甚至不需要多少次接觸,張牛角便能夠讓那些胡人將他引為座上賓客,以禮相待。而後便是兄弟相稱,從此張牛角所操控的商隊不但在草原上少了很多麻煩,還多了很多訊息渠道。
在這一點上。就算是覺得自己已經很優秀了的張燕,也一直都很是嘖嘖稱奇。
對於張燕每一次好奇的詢問。張牛角的回答總是一樣的:
“這都是教主大人的遺澤。我沒有讀過書,所以也只能學著教主大人曾經用過的方法而已。”
這樣的回答張燕自然是不相信的,但是對於自己義子的不解,張牛角卻只是淡然一笑。
因為,這真的不是他故意推諉隱藏,而的的確確是他內心的真情實感,肺腑之言。
就好像張牛角所說的那樣,他出生在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戶家。主要的工作便是下田種地,當然也會透過給地主家或者成立的富商做短工賺錢補貼家用。也曾經作為代替地主家子弟去邊塞服良家子徭役,雖然只是戍卒,但多少也懂了不少軍事常識,甚至還參與了幾場小規模的戰鬥,而這也算是張牛角平淡的人生之路前半段中為數不多可以稱得上“不太一樣”的風景。
而改變他人生軌跡的那個人,自然便是張角。
說起來因為去過邊塞打過仗,也從軍隊裡學了些把式,當時張牛角雖然年紀不大,卻也在附近的七里八鄉間有了些名氣。至少農閒的時候可以指導一下鄉村的民兵,換點酸酸的村醪。
也正因為有了這樣的經歷,他透過民兵之中太平道的信眾認識了張角。
那個時候的張角正值盛年。雖不能說是意氣風發,卻也是躊躇滿志,認為自己能夠用從那《太平清領道》中學得的法術改變一些事情。只不過就算張角神通廣大,卻也希望能夠將力量更多運用在造福鄉里上,而不是去打發那些麻煩的匪徒和豪強。
張角需要有一支可以幫助他的衛隊,而張牛角則是七里八鄉都有點名氣的兵頭,張角自然對張牛角很滿意,而張牛角也覺得張角給出的薪俸不錯,後來敘了一下宗譜。發現兩個人還是遠親的關係,於是彼此間便更是覺得似乎有了一種獨特的羈絆。
張牛角沒啥學問。所以張角傳教的時候他便僅僅只是侍立一旁,不說。不做。他只是在看——看張角如何傳教,看那些信眾的一言一行還有每一個表情。只是在聽——聽張角傳播的教義,聽張角在各種人面前對教義的一些細微不同的解釋,聽張角如何遊走於各方之間。
其實對於張牛角而言,張角的一言一行他很多都看不明白,也聽不明白。
但時間就是這麼的神奇,就好像那些當鋪培養活計的時候會先讓他看真品,只看真品,三年之後,自然便對贗品有著本能的反應。張牛角也是如此,時間讓他明白了很多,更讓他明白了很多事情就算他不明白為什麼,但是在相同的情況下,他只要學習張角的應對方式就好。
所以當太平道發揚壯大,張角讓張牛角到冀北獨立傳教,準備看一看這位在自己身邊待了那麼多年的護衛到底都學到了些什麼的時候,所有人都愕然發現,原來張牛角做的是如此之好。
或許這也算得上是一種才能了吧,就好像會使用電視機的人不一定要知道電視機的工作原理,反正張牛角傳道的方向主要是中下層的百姓,也用不到那些高深的理論知識,憑藉跟隨張角那麼多年看到的聽到的東西,足夠張牛角成為民間盛傳的“睿智的大方”。
而這,也同樣是張牛角為什麼每一次到了不同的地方,都能迅速與當地邊塞的胡人建立起長期且穩定的友誼的重要原因——論智力,鄉民與胡人都有著短視但卻不失狡黠的樸素智慧;論對神秘的崇敬,鄉民與胡人同樣毫無二致,他們都敬畏著這個蒼天,或者說這個獨特的位面當中很少有人會像李書實那樣對待天神的時候並沒有太多的崇拜。
於是,憑藉著曾經作為太平道大方所練就出來的交際能力,張牛角不但成為了胡人部落中的座上賓,而且還逐漸將太平道傳播到了胡人部落那裡,畢竟比起原始質樸的圖騰崇拜和薩滿教義,植根於大漢智慧的太平道教義有著碾壓一樣的優勢。就算有些薩滿巫醫會提出一些比較晦澀難懂的問題,但怎麼說也是傳播太平道十數年的行家裡手。此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