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蘇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24章 番二十三:點蒼之鷹(二十三),劍出衡山,一片蘇葉,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滿意之色。
少年聞言,忽然呵呵呵笑了起來。
老夫婦二人面面相覷,不知他為何發笑。
“外婆,我聽過極為相似的話。”
“是誰說的?”
“可是你娘?”
小小少年搖頭道:“不是。”
“是衡山派的曲師叔說的。”
“去年我隨爹孃去雁城見衡山派的趙大師伯,爹爹與大師伯說話,我覺得無聊,就去尋玉臻師兄。”
“那時,他正在衡山別院與丹青子前輩作畫,畫中是一隻白鶴,他畫得可好了,那白鶴栩栩如生,如要展翅飛翔一般。”
“當時,衡山派的駱師兄也在,他指著白鶴,說那白鶴畫得好,若是將白鶴畫作大白鵝就更妙了。”
“之後,玉臻師兄就說自己不會畫鵝,駱師兄便叫他多練。”
“丹青生前輩便將駱師兄趕了出去。”
“這時曲師叔與孃親就正在別院門口,我聽見她們說話”
“曲師叔指著玉臻師兄,也說了和外婆差不多的話。”
“不過.”
小小少年頓了頓,老婦人二人有些好奇,等著他的下文。
“不過什麼?”
少年道:“我卻覺得曲師叔與孃親她們都說錯了,其實玉臻師兄與趙大師伯很像。”
這下子,兩位老人都不由笑了。
“怎麼又像了?”
“你趙大師伯年輕時,雖然懂曲曉畫,卻不會往深處精研。若非如此,豈能在武學一道能人所不能。”
“就是一種感覺。”
“玉臻師兄作畫撫琴,就像趙大師伯拿劍。”
兩位老人聽他這樣說,只道童言無忌。
不過,隨他怎樣去想,也不去反駁。
老書生撫須叮囑:“你去雁城見過諸多藝學,雖各有妙處,卻不宜沉浸其中。”
“光大門楣,須得專精武學。”
他心中還有許多教誨之詞要出口,婦人卻拉了拉他的衣袖。
若是往年,老書生恐怕還要繼續教導一番。
可現在,婦人一提醒,他便笑笑不再說了。
這份心態,是他從前所無有的。
兩老一少又在城門口站定,少年認真看著上面的刻文。
他們一道朝涼都城內走。
那少年看了刻文不久,卻是一路走一路背誦。
老書生捧著手中的抄本書冊,聽著少年背讀,一邊笑著點頭,一邊翻頁。
偶爾出口稱讚,誇一個“好”字。
短短時間,這少年竟將刻文內容背得一字不落。
當真是好天賦。
老書生大喜,不急著去會仙樓,而是拉著少年在涼都城內尋他喜歡的吃食,算作獎勵。
婦人跟在他們身後,見這一老一少皆在歡笑,頓時眼帶柔情,一臉笑意。
雖是人生餘暮,卻得無盡之愉。
他年期許,今朝盡顯。
此生如此,不復他求。
“外公,聽旁人說,會仙樓那邊會有比鬥,衡山的顧師兄也在此地。”
“我們去做什麼?”
少年好奇問:“您是不是也會出劍?”
“你外公一把年紀了,你還想看他與人比劍論武?”
少年沉吟一聲,唸叨了她之前說過的八個字: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夫婦二人都笑了起來,拉著他朝會仙樓附近去。
當日傍晚。
涼都城東又來了兩架馬車。
“大師兄,二師兄,四師姐,涼都到了。”
馬車上走下來兩男一女,各自撐開油紙傘。
三人氣勢不凡,眉宇間英氣盡顯。
他們下馬車第一眼便看向城牆刻文。
“果然是寶錄。”
“不知是哪位人傑所留。”
那名女子提議道:“大師兄,這刻文精深無比,不是須臾間能有所得的。”
“抄錄下來,再慢慢鑽研。”
“此際還是先去會仙樓,以免錯過。”
“師妹寬心,會仙樓大戰還在明日.”
……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