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肥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24章 調研六,重生1988:靠投資國庫券發家致富,二肥肥,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奧迪車平穩的行駛在朝陽區酒仙橋的道路上。

道路兩邊是一家家的電子工廠。

這裡是燕京電子產業的集中地,曾經有過無盡的輝煌。

1952年起,酒仙橋在原毛熊和民德的援助下,於轄域中部興建了神州第一座現代化電子管企業——燕京電子管廠(774廠);而後於轄域北部相繼建起燕京電機總廠,華北無線電器材聯合廠(即706、707、718、751、798等廠),使得酒仙橋電子工業區初具規模。50年代末,原第四機械工業部所屬第十二研究所、878廠、燕京半導體器件廠於轄域西部建成。60年代、無線電廠(738廠)、郵電裝置廠(506廠)、通訊裝置廠、無線電二廠、華北光電技術研究所相繼建成。

這裡曾經是神州電子產業的風向標,集散地。截至1982年,轄區內共有15900戶,共計6.4萬人,這些大部分都是各大電子廠的職工及其家屬。

時間進入到九十年代之後,這些電子廠由於裝置陳舊,技術落後,產品不被市場認可,逐漸被淘汰,經營遇到了很大困難。在高階電子市場,根本無法跟進口的產品相抗衡,在低端市場,也是被南方那些私人小廠打的節節敗退。

於是,一家家企業相繼停產、下崗,曾經風光無限的電子工業區如今冷冷清清,大門緊閉。這一路行來,林致遠細心的數了數,將近有四分之三的工廠處於停產狀態,陽光明媚的馬路上這裡竟然有了一種日暮西山、斜陽衰草的破敗感。

林致遠的心裡有些不好受,同時壓力也更大了些。

奧迪車終於停在東天電子的大門前。

門口站了七八個人,林致遠一眼就看到了站在人群中的袁飛。

車停穩之後,袁飛一個健步上前,搶先開啟了後車門,恭恭敬敬的說道:“林總,總算把您等到了。”

林致遠下了車,笑道:“小袁,你這麼說我壓力很大呀,今天你不為李總服務嗎?”

“林助理,今天週六,我休息,知道您要來東天電子調研,所以我特意跑了過來。”袁飛開始為林致遠介紹東天電子的幾位公司領導。

第一位自然就是袁飛的父親,東天電子的總經理袁志龍。袁志龍的手很有力氣,緊緊握住林致遠,晃了兩晃,“林助理,我們全公司一百八十三名幹部職工,熱烈歡迎您來考察工作。”

袁志龍今年五十出頭,膚色黧黑,指節粗大,如果不是他帶著一副黑框眼鏡,林致遠還以為站在自已面前的是一個常年風吹日曬的農民呢!其實袁志龍是電子領域的高階工程師,算得上是一位技術型的企業家。

林致遠和諸位公司領導握過手之後,在袁志龍的陪同下,先在東天電子公司的院裡轉了一圈。

東天電子公司佔地不小,聽袁志龍介紹,整個廠區佔地六千六百平,廠區內的建築物都比較老舊了,帶有濃厚的六七十年代色彩,這和林致遠一路行來看到的廠房建築物差不多,酒仙橋這一帶的電子廠一般都是五六十年代建設的,普遍都比較陳舊。

同時林致遠也注意到,圍著廠區一圈,臨街的地方有大約三四十家門店在經營,這些門店所佔用的土地應該都是東天電子的。

袁志龍邊走邊介紹,“林助理,東天電子公司成立於六十年代初,最初是為了解決部屬企業職工的子弟及家屬就業而成立的,技術力量相對其他幾家大公司來說很薄弱,生產的產品也是最簡單的半導體收音機,小型的電子元器件,電路板,以及喇叭……公司的全稱叫東方電子廠,八十年代後,為了趕時髦,工廠改公司,原來是想叫東方電子公司的,不過和其他公司重名了,在註冊的時候臨時起意,就定下了東天電子公司這個名字。”

林致遠不停點頭。

由於今天是週六,工人放假,整個廠區靜悄悄的,車間裡也沒有人。不過林致遠還是走進車間看了一眼生產線。據袁志龍介紹,現在東天電子主要的產品還是俄羅斯方塊遊戲機,雖然照比九十年代中期高峰時產量大減,但每月仍能出貨兩三百臺,再加上喇叭、電路板,以及出租周邊門店的租金,勉勉強強維持著整個公司幹部職工的基本工資,至於獎金那就別想了。

林致遠詳細詢問了目前東天電子職工的平均工資,聽完具體數字後,讓他驚歎不已,在九九年的燕京,東天電子職工的月平均工資竟然只有三四百元。真想不通,就這麼點工資,這些職工是怎麼在燕京生存下去的?

在廠區內轉了一圈之後,眾人進入會議室,開始聽取正式的工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他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失溫II

拓人

長冬

蘇格蘭摺耳貓

我的夫君是校霸+番外

顏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