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空間來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851蔡國熙,隆萬之變,平行空間來客,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明祖陵,當然就是明朝皇帝朱元璋找到的祖宗陵寢,對於坐上皇位的人來說,修繕祖陵當然是應有之意。

在封建王朝,當皇帝並不是“風水輪流轉,今天到我家”的搞法,而是必須有正統的出身。

比如三國時期的劉備,能得到大家的擁戴,是因為他是“漢景帝子中山靖王勝之後也”,也就是所謂的皇帝的“叔叔”,所以也被成為劉皇叔。

而劉家的老祖劉邦,他的出身是個“泗水亭長”,用後世的話來說,他也勉強算體制內的人,只不過是最低階的公務員。

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仔細考證就會發現,他們無一不是家世顯赫,李唐家族本就是關中豪族,趙匡胤是武將,老話“窮文富武”也能大致推測出其家庭出身。

遍觀歷史,也就只有明太祖朱元璋是真正的出身草根,完成了史無前例的階級跨越。

朱元璋的出身則寒磣,按照幾十年前的說法那就是數代赤貧,到他這一輩,又把貧窮給繼承了過來。

他放過牛,做過乞丐,當過和尚,前半生飽受欺壓,窮困潦倒。

直到後來加入紅巾軍,參與了反蒙元暴政的鬥爭,透過一系列的戰爭,擊破農民起義軍和蒙元殘餘勢力後,才在南京稱帝,建立大明王朝。

朱元璋當了皇帝后,仍然有一塊心病折磨他,那就是怎麼才能抬高自己的出身,讓老百姓對他做天子這件事信服。

另一方面,怎麼才能讓好不容易打下來的江山,能天長地久地在朱姓子孫的手中延續下去?

當時劉基劉伯溫就提議,讓朱元璋把祖宗之靈葬在“風水寶地”上,於是朱元璋聽從了“吾之子房”的建議。

早在他年少時,父親朱五四就因感染疫病在安徽鳳陽去世,朱元璋登基後,追諡朱五四為“淳皇帝”,併為朱五四在鳳陽修建了明皇陵。

既然是修建祖陵,自然還得為高祖、曾祖和祖父修建皇陵,可是他根本不知道先祖葬在何處,於是他便四下打聽,想要尋找祖墳。

朱元璋煞費苦心尋找祖宗的墓地,其中也鬧出不少風波,那就是有些人家為了和朱元璋攀上關係,於是捏造自己祖上和他們家同枝,為的自然是“覓封王”。

為此,朱元璋狠狠懲罰了一些人,這樣冒認親戚的事件才減少。

不過他還是沒有停下尋找的腳步,終於派出去的官員打聽到訊息,有高壽的老人告訴朱貴,朱元璋的祖父葬在距孫家崗僅半里路的楊家墩。

另外,這老人還說了一段關於朱初一的傳奇經歷,當然這些傳奇到底是怎麼來的其實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據說朱初一在遷到泗州之前,確實因為元兵入侵,帶著家人逃到了江南句容,但他在那裡由於交不起苛捐雜稅,為了躲避官兵的拘捕,他又只得帶著家眷逃到了江北的泗州孫家崗。

由於非常貧困,朱初一就靠砍草為生,有一天他在楊家墩砍草,累了便在土墩上的草窩裡躺著休息。

這時有兩個道士路過,老道士四下打量了一番地形後,感嘆道:“此處竟是一塊風水寶地。”

徒弟好奇地問:“師父是怎麼知道的呢?”老道士就解釋道:“此處地氣暖和,插根樹枝,只用十天,必能發芽。”

說完,他就在地上找了根樹枝插在土墩上,然後就和徒弟離去了。

兩個道士的話,落在朱初一耳中,出於好奇,他每天砍草的時候,都要來看看枯樹枝。

結果到了第十天,他發現枯樹枝果然發了芽,這讓他吃驚不已,於是他把那根發芽的樹枝拔掉,又重新換了一截枯樹枝。

就在朱初一換完不久,兩個道士又回來了,小道士看到枯枝並未發芽,就問老道士是怎麼回事。

老道士檢視後說:“這樹枝已經被人換過了。”緊接著他們就找到了旁邊草窩裡的朱初一,朱初一承認是他換掉了枯樹枝。

老道士說,既然你已經聽到了我們的談話,你切不可和別人提起,你百年後若葬在這裡,家中就會有貴人出世。

後來,朱初一在臨終之前,叮嚀兒子朱五四,一定要把他葬在楊家墩的草窩裡。

朱五四是個孝子,雖說不知道朱初一葫蘆裡賣的什麼藥,但還是遵從了他的建議,把他葬在了楊家墩的草窩裡了。

這些傳奇倒是不用仔細想,你只要知道明史記載朱元璋出生那天,紅光沖天,看到的人無不嘖嘖稱奇就知道這種傳奇故事有多少的可信度了。

但不管怎麼說,朱元璋就認定了這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奇香

腦袋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