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空間來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839禁礦和開礦,隆萬之變,平行空間來客,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擔反而更加沉重,百姓和地方不但從礦產中得不到什麼好處,反而深受其累。

縱觀明史你就會發現,在明朝礦工造反之事屢見不鮮。

當然,那位最喜歡開礦徵稅的皇帝還沒有登基,所以當下朝廷的礦稅不多,因為大部分礦洞都在正統年間,由明英宗下旨封閉礦山。

後雖然朝廷為緩解財政壓力,讓一些礦山重新恢復了開採,可規模都不大,產出有限,而民間私挖亂採礦山盛行,不僅浪費資源,更是多次引起礦民作亂。

中國地大物博是真的,在這片土地下埋藏著無數的礦產資源,開採出來變現,當然就是一筆巨大的財富。

但是在明朝建立之初,明朝的皇帝似乎都對開礦有極大的戒心。

開國不久,明太祖就有一個明確的看法,那就是“(礦)利於官者少,損於民者多,不可開”。

也就是說,開礦對朝廷沒多大好處,對老百姓更有壞處。

朱元璋這個觀點是符合當時事實的,雖然不符合現代人的看法。

西方等資本主義國家,工業革命的初期無一不是從辦廠、開礦、興辦貿易開始的。

獨獨在明朝為什麼對朝廷和老百姓只有壞處,沒什麼好處呢?

這就是管理體制和經營模式的區別了。

中國古代無論是開礦還是給鄭和艦隊造船,或是架橋鋪路,以及到了清末的洋務運動,都是政治活動和經濟活動不分,用搞政治的方式去搞實業。

具體到開礦,不是把礦作為一個企業來經營,該支付的成本必須支付,以確保穩定的收益。

皇帝派出太監替他去開礦,變成了一項誰也不能討價還價的政治活動。

開礦是皇帝交辦的政治任務,阻撓開礦就是反對皇帝,這種上綱上線羅織罪名的方式,在帝制社會里是百試不爽。

什麼意思呢?

準確的說就是在大明朝皇帝讓開的礦,管理礦產的官員都是皇帝身邊的人,也就是太監,他們有很大的權力。

他們能以公權來強迫當地百姓幾乎無償為他勞動,而且不給當地支付任何成本而將礦挖走,“器用”都出於當地,而挖礦的裝置和執行成本都是有地方上承擔。

這樣的操作模式下,不管皇帝要到什麼地方開礦,當地都會極力反對。

百姓不僅要出人免費給皇帝挖礦,地方衙門還要想方設法籌措開礦的銀錢,而礦產的利益他們一分也無。

當然,更加準確的描述應該是大部分利益落到管理礦產人的腰包裡,朝廷和皇帝得到的是很少一部分,而對當地百姓則是百害無一利。

明朝用這樣的方式開礦,結果可想而知。

而且,因為明朝時期開礦,安全性非常低,礦難風險遠高於後世,所以當時從事礦業的人普遍被視為豁出性命的亡命之徒。

明廷也認為礦徒們窮兇極惡、唯利是圖,難以馴化管理成軍,還容易惹出禍端。

這樣的人聚集在一起,為了維護利益,必然會抱團取暖,抵抗朝廷的管理、封禁,成為社會的不穩定因素。

在正統年間爆發的葉宗留、鄧茂七起義就是朝廷為解決財政問題開礦引發的礦工起義,因為影響太大,所以明英宗又下旨封禁礦山。

但是之後,因為財政需要,又不得不重新開啟。

魏廣德當然是注意到這些,不過他的觸手還暫時沒有伸向礦山,因為就現在的情況看,礦山開採產生的收益都被利益鏈各個鏈條所控制,已經形成一條潛規則。

敢開礦洞的人,背後那自然是有人認可並提供保護的。

越是瞭解現今的大明朝,魏廣德很多時候都不得不佩服明太祖朱元璋,真的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皇帝。

他設計的大明朝制度,如果只是管理好一個純粹的農業國家應該是綽綽有餘的,因為明廷就是一個內斂保守的政府,完完全全用管理農業社會的方式治國。

可既然是魏廣德提出開礦,當然就不會延續明朝之前的方法,讓百姓以服徭役的方式免費去挖礦。

說句不好聽的,與其免費給朝廷幹活,還不如進私人礦山,最起碼還有一點收入。

“可是皇朝一直是實行禁礦政策,善貸,你要知道農耕乃是皇朝的根本,開礦會破壞農耕。

而且開礦的利潤高於耕作,利益的驅使下會讓大量無知百姓為了趨利而湧向這個行業,長此以往農耕必然荒廢。”

知道魏廣德的建議是開礦增加收入,隆慶皇帝在心裡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奇香

腦袋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