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空間來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271還書,隆萬之變,平行空間來客,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是“凡書契以來經史子集百家之書,至於天文、地誌、陰陽、醫卜、僧道、技藝之言,備輯為一書”,這也註定了《永樂大典》就是一本包羅永珍的書,甚至連在當時被人為不入流的陰陽、僧道書籍都被列入抄錄目錄中。

最初朱棣令解縉主持編纂,一年後修成《文獻大成》,但朱棣親閱後甚為不滿,欽點姚廣孝擔任監修,同時編纂隊伍擴大到了2196人。

全書於永樂五年定稿,朱棣親自作序並賜名《永樂大典》,又是一年時間,全書於永樂六年才抄寫完畢。

之後朱棣選擇遷都北平,帶走了《永樂大典》,而原書所據原稿則繼續存放在南京紫禁城中文淵閣內,只是可惜在正統十四年南京文淵閣大火,為了編撰《永樂大典》收集的原稿被付之一炬。

《永樂大典》中收錄的許多書籍,大多流傳不廣,這也是姚廣孝要把他們編入《大典》中的原因,原書也儲存在紫禁城中妥善存放,希望藉此保留下這些書籍,只是可惜烈火無情。

因《永樂大典》太過龐大,所以僅抄錄一份,叫做“永樂正本”,現在就存放在紫禁城文淵閣之中。

雖然後世也有傳聞,當初抄錄的《永樂大典》實為兩份,其中一份存放於文淵閣,另一份陪葬於永陵,但這也僅僅是傳說。

至於存放《永樂大典》的文淵閣,其實就是皇家圖書館,明太祖朱元璋“始創宮殿於南京,即於奉天門之東建文淵閣,盡貯古今載籍”,此即文淵閣建閣之始。

而在文淵閣旁邊還有一座更小一些的閣樓,這裡就是東閣,現在是大明朝內閣的辦公場地。

“這書我已經看完,今日正要送回。”

接著,吳清又對魏廣德說道。

“聽說這《永樂大典》足有上萬冊,也不知是真是假?”

魏廣德注意到書名下方還有編號,不過這本書的編號只到了七百二十至七百二十二卷,也不知道算是第幾冊。

“多少冊我倒沒打聽過,但是確實很多。”

吳清笑道,外界對《永樂大典》的傳說很廣,此書又為公開刊印,所以道聽途說的不少。

“文淵閣也是‘天子講讀之所’,皇上有時也在此看書,或召集翰林儒臣講論經史,我若不是成為侍讀學士,也是進不了文淵閣的,更別說借書了。”

吳清的話,魏廣德算是聽明白了,自己官小,進不了那地方。

炫耀,赤裸裸的炫耀。

九年考滿升的侍讀學士,好意思在他入職一年的新人面前說這話嗎?

想是這麼想,可魏廣德臉上露出和煦笑容,“那是那是。”

“吳大人日理萬機,這還要校對《孝宗實錄》,這還書的差事不妨就由學生代勞吧。”

不過魏廣德也不傻,剛才吳清說了,書,他已經看完,今天要去還。

你不是說我進不了文淵閣嗎?

那我就進去給你看看,只要你點這個頭,我用還書的名義還不就進去了嗎?

魏廣德忽然對自己的急智感到很滿意,太特麼聰明瞭。

“哦?廣德願意跑這一趟?”

吳清略微詫異,其實他也沒有炫耀的意思,就是實話實說,不是翰林學士確實進不了文淵閣,自然借不到書。

只是他性子就是這樣,想到什麼就說什麼,被魏廣德曲解了意思,不然也不會一直呆在翰林院裡,考滿才升侍讀學士。

其實他也懶得跑,進宮門也是麻煩的很,聽到魏廣德願意帶他跑一趟自然點頭同意了。

魏廣德對吳清這麼爽快答應一時還沒反應過來,直到拿著吳清給的一塊牌子和那本《永樂大典》出了值房才反應過來,吳清就是這麼個人,那話估計是無心之語,自己想多了。

看看手裡的書,魏廣德也覺得自己跑這一趟也不算虧好像。

自從殿試以後,他貌似就沒再進過宮門了,好懷念啊。

魏廣德先回自己公房收拾了一下,這才出了翰林院直接奔承天門去了。

憑藉著吳清的腰牌和手裡的書,經過簡單檢查後他就在一名小內侍的帶領下進了紫禁城。

過了端門、午門,小內侍帶著他穿過左順門,這裡左邊就是文華殿,右邊靠近宮牆的則是東閣,或許此時正值閣老辦公的時間把,東閣門口進進出出的行人不少。

魏廣德只是看了那裡一眼,就繼續跟著小內侍往前走,前面不多遠就是文淵閣了。

只是這時,耳邊忽然聽到有人叫他的名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奇香

腦袋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