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空間來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457副總兵,隆萬之變,平行空間來客,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聽到陳矩居然是因為《衛生易簡方》復刻的事兒想到自己手裡的《永樂大典》,嘉靖皇帝心中是有些欣喜的。

實際上,刻印《永樂大典》的心思他早就有,只是他也知道此事頗為麻煩,可不是做為皇帝,嘴巴里說出來就行的。

《永樂大典》全書目錄60卷,共計22937卷,有11095冊。

上萬冊書,每冊書有多少頁?

每一頁都需要一塊刻板,自己可以算算,怕不是要準備百萬塊刻板。

就這項工程就是不得了的事兒,費時費力不說,還有刻印使用的紙墨費用,更不是一筆小數字。

說道印書,嘉靖皇帝第一時間想到的自然還是目前市面上通行的凋版印刷而非活字印刷。

實際上明朝雖然有活字印刷術,但活字印刷術卻無法取代凋版印刷。

首先,活字印刷術在技術層面上的不完善。

雖然活字印刷是一種比凋版印刷要先進的技術,但並不是說其從發明的那一刻開始即是先進的,可以馬上代替已得到廣泛應用和盛行的凋版印刷。

活字印刷發明的宋代,凋版印刷的書籍已達到高度完美的境界,而到了大明,不但在數量上呈現繁榮昌盛的局面,而且在凋版技術、印刷質量上也都達到了很高的水平。

而活字印刷作為一個新生事物,在技術工藝上還有待完善和發展。

第一,活字排印會造成排字行距不整齊,歪斜,甚至出現單字橫置、倒置的錯誤情況。

第二,活字版所排印的字大小不一樣,並且筆畫粗細不均。

第三,活字印書易造成印紙墨色濃澹不均勻。

活字字模也是有使用壽命的,不管是木活字還是泥活字,多次使用後必然損壞,即便是金屬活字也不能倖免,不過就是比其他活字多用一些時日,而成本卻是遠勝其他。

但是在使用中,金屬活字不易著水墨,從而會影響到印刷效果。

事實上,傳統文化的習慣勢力也影響著活字印刷技術的傳播與普及,自從凋版印刷術發明後,印刷品不僅作為一種閱讀物件和傳播知識的媒介,也作為一種藝術品和傳播書法藝術的載體。

文人及藏書家對印刷品的評價,往往也是從上述的標準出發,而凋版印刷術所具有的這種功能,是活字所難以取代的。

凋版是書寫上版稿,上下字之間的撇、鉤、豎、捺有時交叉,筆畫相互照應,這樣就排行整齊,字型結構美觀。

從藝術審美角度上來看,活字版很難超過凋版。

而且,漢字的特殊形態是延緩活字印刷術推廣的另一個原因,活字印刷術,其技術的推廣使用相當緩慢,並沒有產生劃時代的影響,與漢字型系不能說沒有很大關係。

活字印刷術在中國經過五六百年才逐漸得到推廣使用,而在歐洲只用四五十年便得到極其廣泛的應用。

這是因為中國人所使用的漢字方塊體系資訊量龐大,數量很多,一副活字要滿足排版的需要,最少也得有幾萬個活字,有的甚至要刻制十幾萬個活字。

這樣大的數量,製作工程是相當繁複的。

但是,對於歐洲人所使用的拼音文字型系來說,僅需要製作數十種字母、字元的活字,便可以非常方便地完成排版工作。

數千種活字與數十種活字彼此相差兩個數量級,這種差距使得以漢字為載體的資訊傳輸速度要比以拼音文字為載體的資訊傳輸速度低出許多,客觀上延緩了活字印刷術的推廣與普及。

最後,活字印刷術在工藝技術的應用實踐上也遇到了阻礙。

中國科技較偏重於經驗和實用,凋版印刷術發明以後,印刷行業得到了快速發展,從宋代開始發展形成為三大刻書主體,即官刻、家刻、坊刻。

即便是到了現在,也是以此為主。

民間的書坊,大多還是使用凋版印刷,即便是活字印刷的書坊,大多也使用木字字模,不過由此也導致印刷效果欠佳。

內廷經廠倒是有一套銅字字模,印刷效果極佳,可是就那套銅字字模要想刻印《永樂大典》,想想就知道辦不到,只怕不是廢掉幾套這樣的銅字字模那麼簡單,更何況那套字模也是掏空了當時內廷的積蓄才置辦起來的。

凋版印刷已有悠久的歷史和成熟的工藝,擁有大量專門從事凋版印刷的工匠,且分工較細,已形成專業化的格局。

而我國古代圖書發行流通量不是很大,市場需求量較小,因為讀書不管是在那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奇香

腦袋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