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空間來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504禁遼東海運,隆萬之變,平行空間來客,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成本是很好比較的。

運輸大量商品,走海運到山東周轉,看似走了更多的路途,但實際成本卻能少三成,安全性也更高。

走陸路過山海關,除了沿途官吏盤剝外,朝廷還在山海關征收商稅,自中土出者,山海關收六分,遼東四分,自遼東入關者,遼東收六分,山海四分。

而走海運,進出遼東商品和運河糧船一樣,都是透過夾帶的方式進行,只需要給漕兵一定銀錢就可以。

雖然裕王沒有明說,但是對於海運甚至海貿也很是期待。

不明說,那也是因為考慮到嘉靖皇帝的態度。

而在這次酒席上,魏廣德也大致打聽出戶部對此的看法,那就是隻要遼東農業豐收,不再需要內地糧食接濟,確實可以考慮不透過海運輸送糧食,不過只要遼東糧荒難題不解決,海運就不能斷。

而兵部的態度,則是比較保守,或者更應該說是保守派中的少壯激進力量。

出於安全考慮,兵部其實一直都是反對開海禁的。

本來兵部每年可以拿到的資源就不多,還要緊著九邊都稍顯不足,自然也沒有太多力量投入到海防中。

海運濟遼,是逼著兵部從不多的經費中摳出一筆銀子給登來水師新置了一批戰船用於保障航道的安全。

遼東,面積雖然廣袤,可在大明朝的行政區域劃分上卻並不是獨立的區域,一直都是併入山東布政司管轄,但是又在遼東推行的是軍鎮模式,也就是軍事管制。

明初時,朝廷對遼東極為重視,洪武、永樂兩朝曾多次向遼東遷徙百姓,然而由於當時的遼東尚未全面開發,生存條件極為惡劣,因此少有百姓能夠真正紮根於此,移民政策收效甚微。

實際上,站在明朝政府的角度來看,對遼東實行內地一樣的統治其實並不合算,由於當地基礎條件太差,整個遼東也無法給明朝帶來多少稅收收入,但統治成本卻極高。

正是由於這個原因,明朝對於遼東除了軍事層面的重視外,在民政方面的重視程度並不高。

而朝廷對遼東在軍事方面的看重,更多也是為了從東北方向對北元形成包圍態勢。

隨著洪武、永樂年間的多次北伐,北元已經徹底崩潰,到了仁宣年間,韃靼和瓦剌忙著爭奪草原統治權,已經很難再對明朝構成威脅,遼東的戰略作用開始明顯下降。

到了嘉靖年間,蒙古俺答汗部的崛起雖然對大明再次構成威脅,可是出於財政難題,朝廷也很難重現明初那樣的大規模軍事行動,對蒙古草原進行征伐,對遼東的態度也很是搖擺,已經無力再次提高遼東的軍事力量。

對整個北方的土地,一直延伸到北冰洋的廣袤西伯利亞地區,魏廣德當然知道戰略價值巨大,特別是那裡無比豐富的資源。

可是面對殘酷的環境,連遼東都無法讓漢人紮根居住,繼續往北擴大地盤自然就是奢望,沒看到女真族這些北方的民族都被逼著南遷,在明朝邊境地區祈求一塊生存的土地。

沒法建立城鎮遷移百姓,僅靠時不時派出一隊精兵進行巡邏,這樣的統治其實根本就不起作用,沒人會信服你所主張的領土權利。

現在還是弱肉強食的狀態,你要控制一片區域,就必須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統治,比的還是拳頭。

別人來了,你要能把人趕走,這才是你的領土。

要是你打不過人家,那你就只能放棄。

現在的海外,歐洲人掀起的轟轟烈烈的大航海時代,直接把新發現的大陸給瓜分完畢。

但是瓜分完了也不是就成為既定事實。

實際上,在未來為了爭奪這些殖民地還爆發了無數場大大小小的戰爭。

直到英國人確認了霸權,這樣的戰爭才逐漸減少。

在魏廣德看來,自己插手遼東的商業,是在給遷移過去的百姓創造機會,讓他們可以生活的更好一些。

遼東百姓生活富足了,他們才能安居樂業。

到時候裕王上位,自己就可以試著再提一提這事兒,再次遷徙一部分百姓去遼東,不斷向北擴張地盤,穩紮穩打,慢慢的吞噬那片土地。

要是貿貿然跑去遙遠的北方某地建一座大城,人口吸引不過去,士卒都不會願意去,到時候必然又會有無數軍戶逃亡。

現在的北方,真的是讓人沒法活,生存條件太難了。

你要保持這個大城的運轉,那就只能是海量的投入,但是大明根本就沒有這樣的錢財用於向北方的領土擴張。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奇香

腦袋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