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空間來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120龍的傳說,隆萬之變,平行空間來客,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魏廣德在答卷中提出了專門設立一監研究農作物,特別是抗旱作物的想法,其實就是建立後世的農科院,在他的設想中,設立專門的部門研究農作物,尋找優質高產作物進行推廣。

之所以專門設一監也是沒辦法的事兒,魏廣德板著手指算了下,六部裡找不到合適的管理部門,欽天監或者國子監貌似也不合適,就只能單獨再開一個部門了。

對於新設一個監,對朝廷來說真沒啥好說的,可是新開一個部門就意味著增加幾個,十幾個官位,雖然品級不會很高,五品算是頂天了。

自古在中國,農業生產都是靠天吃飯,雖然大家都知道興修水利設施對抗旱澇災害,但那也得有那個條件才行。

魏廣德提出建立新部門專門研究農作物,高產優產,還要兼顧抗旱,雖然許多考官都覺得有點玄學,但是都覺得這個主意好。

首先,錢不是自己出,其次,增加官帽子,最後就是在民以食為天的中國,還有什麼比這個建議好的。

“無農不穩,無商不富”這話的道理,其實古人也懂,選育優質良種提高田地產出,這不就體現了他們這些士人對農業的重視嗎?

因為篇幅限制,魏廣德這篇文章也就三百字不到,其實他也找不到更多的東西來填充了,實在是說不清楚。

他知道後世很多新良種都打著“抗旱”的旗號,具體怎麼做出來的,他不知道。

只是看過報道袁院士做雜交水稻的報道, 但是怎麼弄出來, 他也說不清楚。

“早看到這篇文章, 或許我就點他個舉人功名了。”

不少考官在心裡這麼想著,不過也就是瞬間產生這樣的想法,放下卷子就被拋到腦後。

只是, 魏廣德這個名字,還是被他們當中的不少人記在腦海裡。

而此時的魏廣德, 已經和曾元述等人一起, 乘船離開了南昌。

朱世隆、張科等人還要繼續呆在南昌府, 因為他們還有鹿鳴宴、拜孔廟等活動,而魏廣德這個時候巴不得早點離開這個傷心地。

魏廣德聲名遠揚了, 只是他不知道,此刻他正坐在船頭看著腳下煙波浩渺的鄱陽湖發著呆。

這條船是他們在南昌城外碼頭上僱的,送他們去九江。

這次他們九江府一起過來的考生, 除了上榜的全在這裡了, 曾元述留在南昌城, 他現在正在豫章書院進學, 自然是不會跟著走的。

此時,平時和魏廣德走的比較近的也就只剩下勞堪。

勞堪也是怕魏廣德小小年紀出事兒, 所以在魏廣德出了船艙後就坐在他旁邊看著他。

魏廣德自然不會做什麼傻事兒,雖然沒考中舉人,可是已經是秀才了, 在這大明朝已經可以安身立命了,還有什麼想不通的。

何況現在年紀還小, 他有的是時間去參加科舉,繼續掙前程。

隨著客船前行, 遠處湖岸出現在他們眼前。

“咦?”

勞堪先發現不對的地方,有點奇怪。

“船家, 為什麼靠岸?這還沒過長嶺吧。”

勞堪大聲對後面操船的船家問道。

“這位客官,前面就是星子鎮了,我們的船要在這裡休息一日再走。”

那船家立馬回答勞堪的問話。

“為什麼?之前可沒這麼說啊。”

“客官,馬上就九月九了,這不靠岸休息,怕是不行。”

那船家解釋一句,不過卻把一邊的魏廣德聽愣了。

“九月九你們就要靠岸休息,不開船了?”

魏廣德好奇問道。

“呵呵,客官,這個是鄱陽湖的老規矩了,三月三,破船莫在江邊彎,九月九,破船莫在江邊守,這兩個節氣的時候,湖上常忽然颳起大風,要是不靠岸,怕發生意外。”

船家舔著臉笑著回道。

“三月三,九月九,湖上有大風?”

勞堪有點納悶,好像沒聽過,不過他生活在九江,不知道鄱陽湖的事也不奇怪,只是覺得好奇。

即便是龍王爺已經飛走,湖面依舊是風大浪急,它留下的身影捲起數十丈高直衝天際, 湖裡的魚蝦都被捲到天上去了。”

聽到船家這麼說,勞堪就來了興致,“既如此,正該到湖裡去,親眼看看龍王爺的風采,也好膜拜膜拜。”

“使不得,可使不得,龍王爺那是隨便什麼人都能看的嗎?”

那船家急忙說道,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奇香

腦袋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