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曏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反本五敦復,老李的自由,李曏者,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反本五敦復
晉祠傳說令人神往
晉祠大米美食飄香
北宋時,唐叔虞祠曾搬遷,原本供奉唐叔虞的位置新建起的正殿,供奉的卻是其母邑姜。這其中有著特別的緣由。宋太祖趙匡胤去世後其弟趙光義繼位,當時北宋南方已平定,但北方尚未收復。公元979年,宋太宗趙光義統帥20萬大軍御駕親征攻打北漢,最後殺到太原城下。此時遼國也出現內亂,雖派出援軍救援北漢,但援軍在路上遭到宋軍伏擊,統兵主帥耶律敵烈戰死,遼國軍隊被迫撤回。失去遼軍援助的北漢,等於坐守孤城,儘管依靠險要地勢和堅固城池讓宋軍付出了慘重代價,但最終北漢末代皇帝劉繼元還是被迫投降。
攻下太原後,趙光義越發覺得太原這座自春秋以來的千年名城的可怕之處。因為晉陽自古以來出了眾多英雄豪傑,對中國歷史程序產生了極大影響。古人又非常相信龍脈氣運一說,一方面晉陽是龍氣匯聚之地,旁邊的天龍山更是藏龍臥虎之地;另一方面晉陽有著嚴重的唐叔虞崇拜,這對趙宋江山是極大的威脅。於是,趙光義下令摧毀太原城,他先將百姓遷出,隨後放火將太原城燒成廢墟。之後,又下令引汾水、晉祠水灌入太原,以打壓太原王氣,確保趙宋江山的安全。
不過,太原重鎮的地理位置實在重要,北宋又不得不派大將潘美在古太原城北四十里重建太原城。由於對太原這座龍城的恐懼,重建的太原城採取了一定措施,只修丁字街,不修十字街,目的是釘死太原的龍脈,防止其威脅趙宋江山的龍脈氣運。
或許這些措施確實起到了作用,曾經在中國歷史上佔據重要地位、產生重要影響的晉陽城變得寂寂無聲,之後的一千年太原再也沒有出過什麼大人物。趙光義的兒媳,即宋真宗趙恆的皇后劉娥祖籍為太原。這位與漢之呂后、唐之武后並稱的女子,在其臨朝時權力極大。而宋代統治者推行“以孝治天下”的基本國策,將孝治推行到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各個方面。當時的晉陽守吏為巴結當朝太后,同時也順應主流孝文化,就在劉太后的故鄉按照她的模樣塑造了晉祠聖母像,但又不能直接對晉陽百姓說聖母是劉太后,只能稱是唐叔虞的母親邑姜。這樣一來,既在劉太后故里為其塑像巴結了太后,又符合當時的主流文化;另一方面,對於統治者來說,推崇孝文化也有助於緩解晉陽地區的唐叔虞崇拜,將晉陽的唐叔虞崇拜改為聖母崇拜,利於統治者政權的穩固。
晉祠的其他傳說
晉祠內還有許多其他的故事和傳說。比如,關於晉祠建築上的龍飾,相傳魯班曾參與修建晉祠的一些建築,他的精湛技藝讓建築上的龍飾栩栩如生。
還有關於彩塑侍女像的傳說,據說這些侍女像是古代工匠們精心塑造的,每一尊都有著獨特的靈魂和故事。她們的姿態和神情彷彿在訴說著過去的種種。
在晉祠的歷史長河中,這些故事和傳說一代一代地流傳下來,為這座古老的園林增添了神秘而迷人的色彩,吸引著無數遊客前來探尋和感受其深厚的文化底蘊。
晉祠作為中國現存最早的皇家園林,不僅有著豐富的傳說故事,還擁有眾多珍貴的歷史文物和古建築。其集自然山水、古建園林、雕塑碑刻、山水人文於一體,是“唐風晉韻”的集中體現,具有極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
晉源與清徐交界的地方,種植有一種晉祠大米,粒大飽滿,是進貢的一種大米,清香味美,只可惜產量小,沒有得到大面積的推廣,實在是一種遺憾的事情。
樂天忽然記起,他和他弟在市場上賣大米,有人給他介紹的晉祠大米的事,於是進了一個村,詢問了關於晉祠大米的事。
在廣袤的中華大地,有一種大米,以其獨特的品質和悠久的歷史,成為了人們餐桌上的美味佳餚,那就是晉祠大米。
晉祠大米產于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區的晉祠鎮,這片土地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為晉祠大米的生長提供了絕佳的環境。晉祠地處晉中盆地的西北部,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充足的日照和適宜的溫度,使得水稻在生長過程中能夠充分進行光合作用,積累豐富的營養物質。而豐富的地下水資源,更是晉祠大米優質品質的關鍵所在。
晉祠大米的種植歷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在古代,這裡就以盛產優質的大米而聞名遐邇。據史料記載,早在唐朝時期,晉祠大米就已經成為了宮廷貢品,被視為米中珍品。明清時期,晉祠大米更是聲名遠揚,遠銷全國各地。在歷史的長河中,晉祠大米不僅是一種糧食,更是晉祠地區文化和傳統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