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昊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070章 狗碧的心路歷程,逐鹿南北朝,何昊遠,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真的嗎是真的嗎,哪一次又不是真的了?”
“這倒是,對了,你們的堤壩水渠搞得怎麼樣了?”
“我跟你們說呀,我們連長在兩岸各架起了兩個高高的三角架,上千斤的大石頭用滑輪一吊一轉一放,嘿,下去了。築起壩來那叫一個快,再過兩天肯定能截流。對了,再跟你們說個事,我聽我們連長說,楊參軍準備在咱們軍興辦學堂,雲嶺塢那邊已經在趕印課本了。”
“辦學堂?現在大家都吃不飽,誰能上得起學堂?”
何泗宗得意地笑道:“嘿嘿,我當時也是這麼問我們連長說的,結果捱了我們連長一個大巴掌。”
狗碧好奇地問道:“怎麼回事,你快說說。”
“我們連長說了,不光咱們第三軍這要舉辦學堂,各軍都要辦,到時候十歲以下的孩子不論男女,必須入學。嘿嘿,更更更重要的是,學堂不用納費,不收束脩。”
狗碧一聽急了,連聲問道:“真的嗎?真的嗎?”
“狗碧,你又來了不是。”何泗宗兩手一攤,嘿嘿直笑。
狗碧不管那麼多,追問道:“這學堂什麼時候辦?真的不論男女都收嗎?我妹妹今年十歲了,還能不能入學?”
“我估計還要等些時日,至少得等咱們安頓好,把莊稼種上吧,至於你妹妹能不能入學,那我就不知道了。對了,狗碧你不用太擔心,就算過了十歲,也有機會讀書的,我聽連長說了,除了十歲以下的孩子要全部入學外,大人晚上也要去讀書識字,我們連長說這叫什麼來著,對了,叫掃盲。”
“真的?”
“又來了。”
“不是,我只是覺得這太難以置信了。”
“要是換是以前,我也不信,不過咱們的連長很多是來自雲嶺五寨的,你們看看,他們哪個不識字,哪個不是有大學問的人,我聽說雲嶺五寨早就這麼做了,所有人都要讀書識字,每年還要考試,成績優異者還能拿到獎勵,就像狗碧你表現好能多獎勵一碗粥呢。”
“太好了,原來楊參軍將咱們編入軍中,我還暗地罵了他,我太渾了,下次若能再見著他,我一定給他磕頭認錯。”
“哎呀,連長來了,快睡覺…….”
清水縣衙。
楊義這一路過來,著實不容易,整個人黑瘦了不少。
楊禹給他沏了茶,說道:“二哥,到目前為止,咱們接收的難民已超過十萬之眾,關中戰亂不止,後續定然還有難民不斷湧來,要安置這麼多人口,除了屯田種糧之外,我準備因地制宜,在秦州著重發展兩項產業,一個是鹽業,一個是棉紡業,這樣一來,也可以把那些老弱婦孺儘量利用起來,摘棉花、扎棉、紡紗、熬鹽這些工作,正適合這些老弱婦孺來做,咱們四面受敵,若是不盡可能把潛力挖掘出來,迅速壯大,儘早會被別人吞併。”
當初雲嶺塢生活艱難,楊禹的二哥和三哥只能帶著塢中青壯遠至西域營商,由於西行路上不太平,每次前往西域,就不知道能不能回來。
為了解決塢中生計,楊禹弄出了活字印刷等不少新玩意,而棉紡業也是楊禹當時考慮的方向之一。
隴右苦寒,農作物產出有限,卻比較適合種植棉花。楊禹便讓楊義從西域帶回棉種試種,經過這些年積累,在選種、種植方面都積累了不少經驗,關於棉花加工“捍、彈、紡、織”四個步驟所需的軋車、大弓椎、紡車、織機,在楊禹的鼓搗下,雲嶺塢也早已用上好幾年了。
如今秦州四郡十七縣在手,楊禹覺得是時候在大規模推廣棉紡業了。
對於楊禹把全部難民整編為“生產建設兵團”的做法,楊義這幾天是讚不絕口,在他看來,這絕對是神來之筆,一來,如此可避免難民生活無著,只能委身於地方豪強,使地方豪強進一步壯大;二來,抽丁為兵,可避免被人煽動作亂,還能為我所用;這三來嘛,組成兵團後大家團結協作,應對眼前的困境,總強過一家一戶單打獨鬥。
而且好處絕不止這些,其中最關鍵的一點是,把這個兵團掌握在手裡後,不僅掌握了秦州的軍事力量,也等於直接掌握了一個重要的財源,這比透過官吏向民間徵收稅賦來得便捷多了。
現在楊禹又提出以兵團為依託發展棉紡業和鹽業,楊義思索了一下後說道:“民以食為天,只要是在不影響農牧的基礎上,發展棉紡我沒意見。這製鹽更不用說,只是咱們秦州人口有限,而四鄰又皆是仇敵,怕是難銷到他們的地盤上呢。”
楊禹說道:“這個二哥不用擔心,只要有利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