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昊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050章 滅後秦,逐鹿南北朝,何昊遠,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戰果則大得驚人。這下大家都不禁有些意動了。
沈田子正想打鐵趁熱,下令出兵,楊禹卻又說道:“沈將軍且慢,姚泓雖然不足為懼,但他畢竟有幾萬人馬,就算真是幾萬頭豬,咱們砍起來也得費些力氣,所以,這仗怎麼打咱們還是先商議一下為好,現在敵我相距五十里,這五十里路咱們剛好可以利用一下。”速贏小說
傅弘之若有所思地問道:“如何利用?”
楊禹說道:“孫子兵法有云:凡先處戰地而待敵者佚,後處戰地而趨戰者勞。故善戰者,致人而不致於人。能使敵人自至者,利之也。現在,敵我兩軍相距五十里,正好是大軍一天行程,考慮到敵我兵力懸殊所造成行軍速度的差異,如果咱們急著迎上去,估計咱們走三四十里,敵人才走出十里,雙方相遇時咱們跋涉大半日已成了疲兵,這對咱們不利。“
“剛好我知道前面十里有一處喇叭口地形,南窄北寬,兩邊斜坡還利於俯衝。如果咱們到此處駐兵,等敵人行軍大半日到達喇叭口時,已疲憊不堪,咱們以逸待勞,必能一舉擊潰敵軍。”
楊禹曾長年住在終南山,所以對這一帶的地形比較熟悉,傅弘之聽了點頭道:“若真有這樣的地形,則再好不過,即便戰況不利,需要撤退時,這樣的地形也有利於阻擋敵軍的追擊,沈將軍以為如何?”
自凌天絕一夥襲營過後,兩千人馬一路急行,再沒出什麼大的事端,終於如期趕到了武關。
楊禹本以為到武關後會有一場惡戰,畢竟這是關中四塞之一,易守難攻,自古兵家必爭之地。
結果情況大出楊禹意料之外,關城之上已經變成了晉軍的旗幟,這也就是說振武將軍沈田子和建威將軍傅弘之竟然突破了武關,一路向關中殺過去了。
這確實不可思議,武關這麼重要的險關,竟然被沈田子一千人馬輕鬆攻破了,光這一點便足以說明,羌秦真的不行了,不亡已是天理難容。
有了這樣的好訊息,軍中士氣大振,於是兩千人馬一鼓作氣追上去,前邊偵騎不斷傳回訊息,羌秦上洛太守聽說武關被攻破後匆匆棄城而逃,附近州縣聞風而降,一個個振奮人心的訊息傳來,讓大家恨不得腋生雙翼飛上去,勝利的果實太誘人了。
大夥緊趕慢趕,終於在快出秦嶺山脈時趕上了沈田子所率領的一千人馬。
沈田子三十來歲,吳興郡武康縣人,身材不是很高大,但看上去很精悍。他新逢大勝,正意氣風發,見太尉派來兩千人馬增援,更加高興,第二天便下令眾將士直奔藍田殺去。
在大軍到達藍田縣南部的青泥時,探馬回報,羌秦皇帝姚泓親率十萬大軍,本打算去加強潼關的防禦,得知武關被攻破後,便轉往武關方向殺來,如今距青泥已不過五十里。
這一訊息如同一盆冷水,澆在了大家的頭上,軍中將士多有疑慮,畢竟三千對十萬,這兵力差距太大了。
眾將紛紛建議暫時退兵,避其鋒芒,就連建威將軍傅弘之也持此意見。
而主將沈田子心氣兒正盛,不肯退卻,堅持要大家迎上去與姚泓大幹一場。
傅弘之對此很擔心,勸沈田子道:“沈將軍,我們只有三千人馬,敵我兵力相差如此懸殊,實不宜與之硬碰,何況這次姚泓顯然是傾巢而出,咱們不如暫時退守險關,只要能把姚泓拖住,不讓其增援潼關,也算是幫太尉他們的大忙了。”
他們率領的這支偏師本來就是疑兵,現在如果能以三千人馬牽制住姚泓的十萬大軍,確實可算是大功一件了。
但沈田子卻不這麼想,他一千人馬便能拿下險要的武關,成了殺入關中的第一人,自然不甘心再做疑兵,他拔出戰刀,殺氣騰騰地對眾將說道:“我們千辛萬苦前來,好不容易殺入武關,為甚來著?羌秦眼下已是搖搖欲墜,士氣低落,只要大家奮勇殺敵,建功封候就在今日。”
沈田子說得慷慨激昂,奈何多數將領仍是顧慮重重,畢竟敵我雙方兵力相差太大,別說是十萬大軍,就算是砍十萬頭豬,也足以把三千人累死,雖然封侯拜將人人都想,但也得有命去授封才行啊。
沈田子欲怒,正想強行下令,一直沒出聲的楊禹說道:“羌秦的主力早就壓在了潼關,加上北有赫連勃勃、西南有楊盛等虎視眈眈,羌秦處處要分兵防禦,兵力早就捉襟見肘,如今姚泓雖號稱十萬大軍,但實際上能有五萬就不錯了,而且這幾萬人馬之中精銳必定不多,否則年初姚恢驅北雍州三萬戶百姓造反,姚泓便無須在緊要關頭,讓姚紹從潼關抽調大軍回援長安了。”
楊禹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