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昊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087章 長安陷落,逐鹿南北朝,何昊遠,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為人比較成熟穩重,楊禹很看好他,因此安排他做了第九軍的軍長。
“大郎不必多禮,快請起。”楊禹也翻身下馬,上前看了看他以及他身後的將士,頷首道,“不錯,有些精銳的樣子了。”
“多謝使君讚許。”劉睿再次抱拳施禮。
他為人方正,個性和劉寶寶反差極大,讓楊禹也沒辦法,只得一整神色道:“大郎,先回你們駐地,再給我詳細說說秦州的近況。”
“喏!”
在劉睿等人引導下,楊禹率三千餘人沿渭水河谷繼續西行,前往第九軍駐地,越往前走,韓時等人越驚訝,渭水及其支流上不僅都築起了蓄水堤壩,而且還有許多大型水車和水渠,那些水車充滿了大西北的粗獷個性,直接就是用一根根原木做成,連刨都沒刨過,但這並不影響使用。
如此密集的水利建設,難怪在這貧瘠的地方開墾出那麼多良田來,徐九章最感興趣的是那片白色的棉花,這是他從沒見過的,忍不住追問道:“楊使君,這是何物?”
棉花的原產地應該是在印度,在西域很早就有人小規模種植,前些年楊義他們遠走西域行商時,楊禹便讓他們帶回一些種子,這些年雲嶺塢還對棉花的品種進行了一定的改良。
“徐縣令沒見過吧,這叫棉花,從西域傳過來的,可以用來織布、做棉衣棉被,十分暖和,而且其生性耐旱,可以在那些不適宜種糧食的土地上種植。”
徐九章去摘來一朵棉花,好奇地端詳著,再看看大片的棉田,不禁感嘆道:“若真如使君所言,那使君可真是造福天下了。”
這年頭富貴人家冬天穿皮毛,窮人家只能往麻布衣裳裡塞些草絮,可以說取暖全靠抖,但是就算你能抖出花來,還是會冷啊,每年冬天各地凍死人的事極為常見,是以徐九章有此感嘆。
楊禹問劉睿道:“大郎,第九軍今年種了多少棉花?”
劉睿連忙答道:“回使君,我軍今年種了五千畝左右,這主要是受地形限制,能開墾的土地有限,其他各軍基本都比我們多。”
聽了劉睿的話,楊禹高興地說道:“哈哈,徐縣令,你們相信嗎?這棉花若是種得好,一郡之地便足以衣被天下了。”
“果真?”
“你們等著瞧好了,不過這棉花,不管是採收還是後期的加工,都很費人力,秦州的人口還是少了點啊。”
楊禹是有感而發,雖然十個兵團人口加起來超過二十萬,但要發展棉紡業,這點人口還是太少了。
楊禹不禁尋思著秋收後是不是發動幾場戰爭,掠奪些人口回來。
第九軍駐地到了,駐地外的平地上,數千士兵正在趁秋收前的空閒時間抓緊訓練,即便都知道是楊禹回來了,但劉睿並沒有安排士兵列隊迎接楊禹,遠處騎兵在練騎射,掀起黃塵瀰漫,近處步兵則光著膀子在捉對廝殺,喝聲震天,楊禹一看便知這不是在耍把式,因為大多數士兵身上都帶著淤青,有的甚至還見了血。
遠看確實是練得虎虎生風,但走近細看,便不難發現這些士兵皆面有菜色,腳步也有些虛浮,顯然是長期營養不良造成的。
楊禹忍不住問道:“大郎,現在軍中糧草可接應得上?”
劉睿遲疑地說道:“剛平定秦州境內叛亂時還好,目前軍中每人每日只有兩碗稀粥,將士的訓練又不能停下,難免有些……不過苦日子就快熬到頭了,再有十天半個月就要秋收了,到時大家再也不用擔心餓肚子了。”
楊禹皺了皺眉頭說道:“實在不行就把訓練停一停,等秋收之後再說。”
“這怎麼行?遇到點困難就不訓練了,那還叫軍隊嗎?使君讓我們給將士們講的那些故事,耿恭十三壯士歸玉門,他們的遭遇豈不比我們艱難千倍萬倍?再說了,其他各軍情況都一樣,大家都沒有停下訓練,我第九軍豈能先停下。”
荀謐也說道:“沒錯,行軍作戰之時,敵人可不管你吃沒吃飽,眼下的情況正好鍛鍊一下將士們的意志,這未必是壞事。”
楊禹聽了由衷地讚道:“不錯,不錯,從大郎這第九軍,我看到了咱們秦州的希望。”
誰知劉睿臉上不僅毫無得色,反而一臉慚愧,一拉長史荀謐,雙雙拜道。
“使君在前方浴血奮戰,我等留在後方,卻有負使君所託,請使君責罰。”
楊禹一臉不解,這生產訓練不都挺好的嗎?咋了?
“說吧,出了什麼事?”
劉睿欲言又止,轉頭看向荀謐,荀謐只得勉為其難地說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