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昊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003章 流放三千里?,逐鹿南北朝,何昊遠,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少女臉上的梨渦忽現,滿眼是笑意地說道:“好喝吧!這湯可是我跟那楊禹學來的,名叫桂花玉露湯。”
“嗯?楊禹?”劉裕何許人也,立即明白這湯另有味道,不過他臉上的笑容並未收起,面對這個冰雪般的少女,他心裡總是那麼柔軟。
“那傢伙管糧草不行,弄吃的倒是獨具一格。”
“青鸞,你少跟我打馬虎眼,來給楊禹求情的吧?”劉裕那雙濃眉一挑說道。
少女笑容一收,正義凜然地說道:“求情?我豈會幫他求情?枉我三天前還幫他說過好話,這可是我第一次在伯父面前幫人說話,結果呢,這人入職才三天便出事了,三天,才三天啊,青鸞這臉都沒地方擱了,還幫他求情?大伯你儘管把他斬了,我絕不幫他說一句話。”
劉裕聽了哭笑不得,心知你要是真信了她說的,那以後恐怕就沒好日子過了,這話得反著聽,楊禹雖然不是她推薦的,但她幫著說過好話,也間接算她推薦的了,這才三天就獲罪,她面子上過不去。另一層意思是楊禹才入職三天,恐怕連轄下小吏都還認不全,把罪責全推到他一個人身上不合適。
這個侄女是他三弟劉道規留下的唯一骨肉,劉家起於寒微,不像那些世家門閥人才濟濟,三弟劉道規是他家族中唯一能獨當一面的人,劉裕可謂是寄予了厚望,將建康上游重鎮荊州交給了劉道規。
奈何天意弄人,劉道規英年早逝,這讓劉裕如同斷了一臂,痛惜不已。
劉青鸞是劉道規留下的唯一骨肉,愛屋及烏之下,加上此女在子侄輩中最是聰慧,在軍政方面也常有驚人之語,劉裕向來待她比親閨女還親,少有拂她之意。
“青鸞啊,國有國法,家有家規,你想啊,要是我手下的將軍領兵作戰不利,總不能因為他是第一次領兵便不予責罰吧?”
“呵呵,大伯,你誤會了,我真不是來幫楊禹求情的。這人犯了錯,即便死罪可免,那也是活罪難逃,伯父,你當怎麼罰就怎麼罰,最好把他流放三千里。”少女捏著小拳頭,一副不罰楊禹不解氣的樣子。
劉裕心道,好吧,死罪都讓你給免了,還說不是來求情的。他輕捋了一下鬍鬚,故意沉吟不語。
劉青鸞更乾脆,絕不在此事上糾纏,她秀眉微微一蹙道:“伯父,不說這個了,刺客的事,吳守正查得怎麼樣了?”
劉裕也不瞞她,把吳守正的偵查結果向她說了一遍,見她若有所思的樣子,便隨口問道:“怎麼,青鸞你覺得是吳守正弄錯了?”
劉青鸞挪了挪手指道:“那倒不是,這些刺客是司馬文思派來的或許沒錯,讓人疑惑的是,大伯去碼頭是臨時起意,這些刺客卻能很快尾隨而至,這其中恐怕另有蹊蹺。”
劉裕目光一凝,略一思索後說道:“這些人既然是來行刺我的,暗中盯著帥府倒也不足為奇。”
劉青鸞呡了呡櫻桃小嘴,搖頭道:“最近城中來了很多運送糧草的民夫不假,但帥府一帶戒備森嚴,普通民夫避之唯恐不及,這些刺客都是生面人,長時間在帥府附近盯著很容易露出馬腳。”
“青鸞,你的意思是……”
“以我看來,刺客很可能有內應。大伯,你仔細想想,你去碼頭之時,都遇到了什麼人,或者有什麼人知曉。”
“嗯,此事我會讓吳守正詳加排查的。”
***
劉裕帥府前,兩班甲士肅立,威武雄壯,洞開的大門內也是五步一崗十步一哨,防衛森嚴。
正堂之上,劉裕身著常服,腰束玉帶、頭戴進賢冠,背靠屏風而坐,因為昨日傳來收復洛陽的捷報,劉裕心情還算不錯。但作為征戰多年的老將,劉裕絕不會因此便沾沾自喜。
案上薰香嫋嫋,劉裕放下手上的軍報,目光不禁微微一沉,這份軍報是前方將領王仲德剛剛送來的,稟報的是北魏兵馬動向。劉裕思路清晰,深知這次北伐成敗與否,最關鍵的不在於內亂不休的羌秦,而是北魏。
現在的情況與當年曹操北征烏桓時已大為不同,由於馬鐙的出現和普及,騎兵在馬背上得到了極大的借力,因而可以對步兵方陣進行猛烈的突擊,加上其日行百里的速度,在戰場上相對於步兵有了極大的優勢。
晉室南渡之後便失去了所有的馬場,戰馬極為稀缺,而北魏是遊牧部族,大部分都是騎兵,在平原上作戰佔盡優勢。
南船北馬,劉裕最大的優勢是水軍,現在幾乎所有的後勤糧草也全賴水路轉運,但水道的輻射範圍畢竟有限,而且水道如長蛇,難以像陸上城池那樣互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