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昊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006章 持節雲中,逐鹿南北朝,何昊遠,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開創的這番基業,終究是要靠你們來繼承,姐平時沒少敲打你們,但也都是希望你們能爭氣些呀。”
“姐……”
***
第二天,劉裕以楊禹為使,以記室參軍寧壽之為副使,出使北魏。
大概是考慮到楊禹原來的職位較低,人家難免會覺得你派個小官為使節,有輕視之意。因此出發前劉裕擢楊禹為諮議參軍。
諮議參軍,顧名思義就是諮詢謀議之意,除了給主帥出謀劃策之外,沒有其它具體管轄職權,但位列分管各項具體事務的諸曹參軍之上。以這樣的身份出使北魏,也說得過去了。
彭城北門外,楊禹穿著嶄新的六品官服,腰懸長劍,身姿挺拔,他回望了一眼巍峨的城頭,神情有些複雜。
出城前,小九就曾悄悄問他,要不要出城後悄悄遠走高飛,楊禹毫不猶豫否決了。
這次糧草浸水,確實是自己有虧職守,現在既然主動要求將功贖罪,那就應該盡力去做,要是半路開溜,且不說這將成為他一生的汙點,他自己內心就很難過意得去。
不過也僅此而已,在劉裕這裡他並沒有太多的期待,劉裕確實是個雄主,但他手底下那些人實在讓人討厭,楊禹不願陷於世家望族編織的大網中,虛耗心血。與劉裕的緣分,大概也僅從彭城到關中為止。
楊禹也知道,這次出使北魏困難重重,不知有多少兇險在前邊等著自己,但他既然答應為使,便不會半途而廢,這是楊禹處世的原則。
“楊使君,時辰不早,咱們該動身了。”寧壽之提醒了一句。
楊禹點點頭,翻身上馬道:“出發。”
楊禹與寧壽之並騎而行,後邊跟著五十虎賁,向北馳去,彭城的城牆在煙塵中不斷後退,漸去漸遠。
劉裕主導東晉以來,不斷推行土斷,打擊世族豪強勢力,整頓吏治,楊禹他們一路向北,感覺地方上治理得雖然談不上多好,但總算有了幾分安定發展的希望。
一路上閒著也是閒著,楊禹與寧壽之聊了起來。
“寧副使是哪裡人?”
“下官江州人氏。”寧壽之比楊禹大十歲,三十出頭,看上去一臉和善,人畜無害,“楊使君是秦州人吧?”
“呃,是的。”
“以楊使君之才,不在關中為羌秦效力,寧可不遠萬里南下輔佐我朝,這等忠勇節義,著實讓人欽佩。”
“哪裡,哪裡,寧副使過譽了,過譽了。”
“楊使君何必謙虛,您以弱冠之年擔此重任,這次出使,若能假道於魏,便是大功一件,加官進爵自然是少不了,楊使君前程遠大,今後還望楊使君能提攜一二啊。”
“不敢,不敢,在下年少無知,各種出使的章程禮儀所知甚少,這一路上,還望寧副使能多加提點,若是萬幸,此番出使能借道成功,寧副使當居首功。”
楊禹一邊謙虛著,一邊觀察寧壽之,劉裕派寧壽之為副使,想必不是隨便挑的。
“下官能尾附楊使君,已是萬幸,豈敢言功,楊使君才華橫溢,氣度非凡,這次出使,要折服索虜想必不難,屆時太尉平定關中,楊使君加官進爵,載譽而歸,家鄉父老夾道相迎,想想那場面,何等令人羨慕啊!”
寧壽之這話說得雖然委婉,楊禹卻聽出了不同的味道,看來劉裕還是不太信任自己啊
什麼家鄉父老夾道相迎,說白了就是你最好別弄啥么蛾子,否則我拿下關中之後,你家裡人一個也別想跑。
對此,楊禹暗自哂笑,不過想想現在是戰時,自己從關中來,劉裕有所提防也是人之常情,這樣一想也就釋然了。
“這次是我連累寧副使了。”
“楊使君何出此言?”
“鮮卑拓跋氏已隱隱成了北方霸主,力壓北地群雄,此次太尉興師北伐,不知有多少人希望晉魏兩虎相爭,最好是兩敗俱傷,要是我們在魏國出事,豈不正中這些人的下懷?”
寧壽之淡淡地笑道:“楊使君所言不差,魏主拓跋嗣迎娶姚興之女不久,聽說對其寵愛有加。不過,姚氏終究一婦人耳,想必無力左右魏國朝政,楊使君也無須過於憂慮。”除了姚氏,寧壽之顯然不相信北方各國訊息這麼靈通,能迅速派人到魏國劫殺他們。
楊禹嘆道:“常言說得好,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出發前,前方剛傳來戰報,徵虜將軍王仲德已拿下滑臺,寧參軍試想,我軍佔了北魏的城池,若魏主不予追究,還借道予我,魏主還有何威信可言?加上姚氏再吹吹枕邊風,北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