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昊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027章 秦跌倒,魏吃飽,逐鹿南北朝,何昊遠,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西平公主的話,讓崔浩的心窩彷彿被刺了一下,他祖上原是曹魏司空,這百餘年的亂世中,遠的不說,單說他父親就先後做過前秦苻堅、翟魏翟釗、後燕慕容垂的官,後燕被拓跋珪滅了之後,他父親又成了北魏的黃門侍郎,如今官至天部大人。
雖說這其中為了家族存續多有不得已,但祖上這些朝秦暮楚的經歷,終是崔浩心中最為忌諱的事,西平公主的話就像撥動了他心頭的那根刺,讓他惱怒不已。
不過以崔浩的能耐,早已做到喜怒不形於色,更不會失去理智和西平公主硬懟,但他才智過人,一向自視甚高,也不肯當面吃這啞巴虧。
他念頭一轉說道:“陛下,夫人心念故國,擔心親人,其情實為感人,陛下為夫人排憂解難本在情理之中,奈何我軍新敗,士氣低落,加上劉裕大軍強於水戰,有黃河水道在,即便陛下再增兵南下,恐怕也難以阻擋劉裕西去。”
“有鑑於此,為夫人計,微臣以為陛下應作萬全準備,先一步派人入秦,萬一事態失控,也能及時將夫人至親接來大魏,以免遭不測。”
“再則,感夫人故國情深,微臣以為,即便是秦國的普通百姓,陛下也不應漠然視之,應下旨邊境將領作好應變準備,必要時主動接應,以免更多生靈塗炭,這也算是為夫人作些力所能及之事。”
表面上崔浩急人之所急,但實際上這無異於反手一刀直捅向對方心窩。
經歷了百年亂世,北方可謂是十室九空,和當初把人當成兩腳羊不同,經歷一連串的戰亂後,人口急劇減少,即便是少數部族的統治者,也都意識到了人口已成為最重要的戰略資源。
不管是哪個國家,不管由誰來統治,人口的匱乏都成了阻礙國家強大起來的最大因素。
因此這二三十年來,各國每打下一地,很少再像以前那樣屠城殺戮,打下的地方要是沒把握守住,那麼要做的第一件事往往就是遷民,把人口統統遷往自己的地盤,這樣既可削弱敵國,又可以增強自己。
經崔浩這麼一提醒,拓跋嗣立即明白了利之所在。
劉裕太猛了,繼續跟劉裕硬幹,就算能把秦國救下來,自己又能有多少好處呢?一個不好,說不定會被劉裕弄殘,毀了大魏的國運。
若按崔浩說的來,隨著劉裕兵臨關中,現在派人去秦國,必定能讓大量財富和人口流向魏國。那豈不是秦國跌倒,魏國吃飽。
“對對對,崔卿所言甚是,朕這就派人去關中,以防萬一,夫人,這下你總該放心了吧,快快請起,快快請起。”
西平公主一時不知說什麼好,心中一陣絕望,這次由王良出面鼓動河南王襲擊驛館的事,拓跋嗣表面上雖然沒有怪她,但顯然,想再勸拓跋嗣再增兵是不可能了。
真論起來,拓跋嗣待她以及秦國也算不薄了,為了阻止劉裕西去,出兵十萬與劉裕血戰,可惜戰敗了,折損了數千大軍。
現在就算繼續增兵,也未必能擋住劉裕。因此從理智上說,這未嘗不是一個折衷的辦法,至少大部分親人可避免淪為俘虜,保住一命。
因為西平公主出現才解了圍的王良,此時想說什麼,嘴巴動了動又默然暗歎,無力地閉上了雙眼。
城南驛館之圍終於解了,望著潮水般退去的騎兵以及拓跋曜頗有不甘的目光,楊禹暗暗鬆了一口氣。
楊禹讓驛丞給崔浩送的信能不能起作用,在此之前他心裡其實是沒底的,那只是別無選擇的應急之策。
但不管怎樣,總算解圍了。
劉青鸞看向楊禹的眼神莫名多了一絲亮色,她內心暗歎,自己各方面的能力終究是不如楊禹,特別是應付突發事件的急智,差距更明顯。
拓跋曜帶著騎兵突然包圍驛館,她能第一時間推測出這是拓跋曜的個人行為,但如果是由她應對的話,除了讓隨行的五十精兵全力抵抗,等待拓跋嗣的反應外,她一時真沒有其它辦法了。
那樣能不能撐到拓拔嗣作出反應可就難說了,即使僥倖撐住了,也一定會死很多人。
而楊禹一句死楊禹怎如活楊禹,就把拓跋曜這個愣頭青給穩住了,避免了一場血腥的殺戮,對此劉青鸞心服口服,一直以來暗中與之較勁的心思淡了許多。
剛僥倖度過一劫的楊禹,可沒有功夫理會劉青鸞的小心思,他找來寧壽之吩咐道:“此事不能就這麼算了,你們馬上帶人到皇宮前抗議,如果鮮卑人不讓你們去皇宮前,你們就堵住城門抗議,拓跋嗣不給個說法,你們就別回來,真是豈有此理。”
“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