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刃天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44章 輪不到你,紅樓:我是賈璉,斷刃天涯,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無視一干內閣大臣,衝賈璉道:“出去說!”

這一刻內閣大臣們的臉色難看到了極點,其中潘季訓的眼神意外的有點幸災樂禍。

出了會議室,承輝帝立刻主動開口:“潘卿之外,餘者皆認可趙的奏報,潘卿表示要查清楚,看看誰在說謊。郭卿則主張,由賈卿帶兵增援川西,梁、李附和,孔、潘棄權。隨後朕以戰事為重,暫不議罪為名,諸卿才作罷,轉而議論從何處調兵,如何解決後續糧草,以及是否繼續等等。”

簡單的介紹了此前會議的情況,這種感覺承輝帝覺得很奇妙,賈璉則是有點麻木了。

承輝帝拿不定主意的時候,一貫的會這麼做,就是找個信得過的人來說說話,最終的決斷還是他自己拿。

“微臣以為,趙、牛二者皆不可全信,此事若論罪,暫時只能問趙為首的地方官員之罪。”賈璉果斷的給出了建議。

承輝帝嗯了一聲,往前走了幾步才站住再問:“說說理由。”

“改土歸流編戶齊民是朝廷於邊疆的大政方針,執行好當獎勵,執行出問題,自然要懲罰。此前四川方面隱瞞不保,派兵剿滅又打了敗仗,此次從戰報看,還是趙總督在指揮,無論責任大小都要清算他的罪過。總不能因為陛下仁厚,下面的封疆大吏就可以為所欲為吧?至於牛繼宗,本就是外派的援兵,在當地沒有根基,非要論罪不是不行,只不過微臣以為,戴罪立功更合適。畢竟打了敗仗,上下都是有責任的。”

聽到此時,承輝帝突然扭頭對身邊的內侍道:“去查一查,川西各位官員的詳細情況。”賈璉聽到這裡,一臉的苦澀,皇帝這裡有四川官員的黑賬本,這話是我能聽的?

承輝帝怎麼想的呢?他的觀點與賈璉的觀點有明顯的角度不同,他考慮的是平衡,勳貴-文官-皇帝三角之間的平衡。以前看似勳貴勢大,隱隱壓文官一頭。李逆案之後突然發現,文官勢力暴漲。後知後覺的承輝帝才發現,文官每三年出一批進士,勳貴基本都是過去留下的,新鮮血液跟不上。

所以,承輝帝內心的天平一開始就是歪的,牛繼宗即便是戰敗的罪魁禍首,承輝帝也沒打算嚴厲處置他。

真正觸動承輝帝內心的還是賈璉的那句話:【總不能因為陛下的仁厚,封疆大吏就可以為所欲為吧?】

這個時候的承輝帝內心極為苦澀,朝廷善待士人,前幾天王進那麼大的罪過,也就是罷官革除功名,都沒抄家。

結果呢,你們就這麼報答朕的仁厚,上一次戰敗沒有論罪,這一次不主動承擔責任,還把自己摘的乾乾淨淨。

文官雖然不會造反,但遇見事情也真的不能信任啊。

“依你之見,後續戰事該如何進行?”承輝帝情緒還算穩定,不動聲色的提問。

“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也。打仗是一件極為複雜的事情,真正敵我雙方戰場交鋒,在整個戰事過程中佔據的時間很短。戰場上的勝負,往往是由戰場外決定的。完全不是評書話本里把絕大多數筆墨花在戰場之上的情況,那麼寫是因為讀者喜歡看。行軍打仗是一體的,是非常專業的事情。川西地形極為複雜,道路艱難,並不適合大規模的軍隊展開。幾萬人上去,真正接敵的可能就幾千人。從戰報上看,主力兩萬餘人,出現一戰即潰的情況,以微臣的經驗可能的情況屈指可數。”

兜一圈,賈璉總算是把想說的說出來了。

承輝帝聽的意猶未盡,見他停下,忍不住大聲問:“怎麼不說了?”

“陛下,兩軍對陣,戰報上居然沒有詳細的說明戰敗的過程,這正常麼?臣的分析,趙總督不提,是不敢說。牛繼宗不提,是因為不瞭解情況,也不敢亂說,怕被人抓住把柄。所以,臣分析,正面主力的戰敗,大概是兩種可能,一種是軍心不穩,遭遇夜襲後營嘯。另一種,前軍受挫,主將率先逃逸,致使全軍崩潰,此二者外,臣實在想不到別的原因。”

承輝帝聽明白了,這還是在認為,趙總督才是戰敗的罪魁禍首。想到這裡,承輝帝有點不高興了:“你在為牛繼宗說話,兩家關係不錯嘛。”

拳頭硬了,賈璉的拳頭硬了!

惱火的賈璉不敢動手,說話卻極為不客氣:“陛下,如果微臣在牛繼宗的位置,又被強迫提前出發,我根本不會真出擊,而是率兵出營後,先找地方躲一天然後回頭,或者出兵到半道上就掉頭回來守住大營。”

嗯?承輝帝聽出了賈璉語氣裡的不滿情緒,忍不住眉頭緊皺,不過很快就明白了,賈璉在表達的意思。

【因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黎明之劫

花還沒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