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更燈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83章 錚錚鐵騎叩鐵關,盛隋風雲,三更燈火,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然後帶著疑問看向伍雲昭,道:“侯爺,你不是說守與不守沒有區別嗎?那我們應該速速逃離才是,為何還要這般嚴守?”

伍雲昭點頭笑道:“這個本侯自有用意。你們只要照本宣科,好好執行就是了。”

司馬超突然又竄了出來,道:“侯爺,為什麼,他們都有活,我、焦方和老方沒事?”

伍雲昭看都不看他一眼,道:“我說了,本侯自有用意。怎麼,你想去餵馬嗎?”

太行山,又名五行山、王母山,自北向南,分別有小五臺山、太白山、白石山、狼牙山、南坨山、陽曲山、王屋山等諸峰,長記千餘里。至南之處,黃河濤濤而下,端得壯麗非凡。

太行山既然是延袤千里,百嶺互連,千峰聳立,則必然是萬壑溝深。而山西之地,又有許多條河流切穿太行山而過。自南而北,如那沁河、丹河、漳河、滹沱河、唐河、桑乾河等等,於是,便形成幾條穿越太行山的峽谷。而這其中,太行八陘無疑是最最著名的。

陘者,山脈之斷截道口也。

對於這太行八陘,晉人郭緣生《述記徵》有載:太行山首始於河內,自河內北至幽州,凡百嶺,連亙十二州之界。有八陘:第一曰軹關陘,今屬河南府濟源縣,在縣西十一里;第二太行陘,第三白陘,此兩陘今在河內;第四滏口陘,對鄴西;第五井陘;第六飛狐陘,一名望都關;第七蒲陰陘,此三陘在中山;第八軍都陘,在幽州。

太行八陘,皆是太行山東西往來之咽喉要衝,皆稱“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亦不為過。故而自春秋戰國以來,便是兵家必爭之地。歷朝歷代,都在此處設立關隘。

這日正值隆冬,大雪封了山路。來自大西北的寒風也是刮的烈烈做響。平日裡可以說是行人眾多的太行八陘,這日卻幾乎沒有半個人影。

就在那八陘算是地處中部、山嶺高聳、地勢險要、向來作為連通晉冀之間天然交通要道的滏口陘道之上,卻有一群人趕著牛車,或相扶而行,緩步西去。

滏口陘之南的神麇山的半山腰一處懸崖之上,卻有兩個大漢在這大冷天裡赤膊而戰,一個手中,持著一根份量足有八十斤的熟銅棍,而另一個,手中卻是持著兩支短柄的混鐵钂,看份量,合重也在八十斤上下。

雙手使棍的漢子,身高足有六尺三寸,腰大數圍,紫面虯鬚,虎頭環眼,年紀有二十四五歲,正是太行山上的一員大人物——雄闊海。

而他對面雙手用雙钂的漢子,卻與他的魁梧壯碩不相上下。年紀也在二十四五歲,同樣一臉橫肉,只是臉色黝黑,比雄闊海顯得更是兇悍罷了。

這漢子姓伍,名雲彰,字天錫。卻是南陽侯伍雲昭的同族弟弟。只不過,他的家族早已沒落,而他更是落草為寇,走上了“違法犯罪”的道路。

他們二人斗的正是旗鼓相當,難分難解,而且沉溺的幾乎無法自拔。可是,旁邊的兩家嘍囉卻是看的都乏味了。

也是,這兩位大寨主,平日不怎麼相見,只是將近年關了,才各自拜訪一番。但是,那必修的課題便是打鬥一番。看看一年來,誰落下了,誰進步了。可是這樣打打鬥鬥了三年,愣是一直沒分出個高低來。每每都是旗鼓相當。

今日,這二位已經是在寒風之中拼鬥了半個時辰了。

好在,終於來了轉機。

二人斗的正酣之時,突然有兩個嘍囉從一旁的山路上跑了過來。拜倒在二位大寨主面前,道:“兩位大王,且暫住一時片刻,小的們有事稟報。”

雄闊海手上毫不停歇,只是說道:“有啥事快放,沒看見咱家忙著呢。”說著,熟銅棍一個“烏龍攪柱”,磕開伍天錫直奔他左腿的一钂,口中罵罵咧咧的道:“唉,老伍,你趁人不備啊。”

伍天錫“哈哈”一笑,不回答雄闊海,反而衝著二人說道:“有啥事,快說。”說著,右手混鐵钂也一架,將雄闊海直點自己胸口的一棍擋下,說道:“老雄,你還有臉說我,你不也這樣嗎。”

依舊跪拜在地的兩人面面相覷,只得齊聲說道:“兩位大王,山下有一群人,正要過滏口陘呢。小的們看的清楚,這其中不乏‘肥羊’,要是此刻再不下山去截,只怕就讓他們過去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當不成謀士我只好四分天下

躺平菜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