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更燈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4章 世態炎涼轉瞬間,盛隋風雲,三更燈火,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示,告示的示字。但是往來兄弟夥計們,卻把我示字顛倒過了,叫我做王小二。”
秦瓊笑道:“那我就叫你小二哥吧!”
店家連連應諾,似乎是受寵若驚。而秦瓊卻又藉機問了問這潞州的細底,然後便回房閉門睡了。
第二天,秦瓊很早便起床了,將衣衫收拾利索,將文書收拾齊全,便到潞州府衙投文掛號。
到了辰時三刻,蔡刺史升堂投文,人犯帶見,書吏把文書拆於公案上。蔡刺史看了來文,吩咐衙役將兩人刑具枷板下了,再令秦瓊於明日早堂候領回批。隨即蔡刺史便將兩名人犯,發在監中收管,這是三月七日早堂的事。秦瓊見沒了事情,便依著昨天夜裡店家的話,在潞州城到處走走玩玩,閒了一天。
到了八日清晨,秦瓊便去衙門領文書。可到了衙門口,卻是大門緊閉,秦瓊便一直坐在路口等著。孰料他這一等便等到了日上三竿,巳牌時候,而衙門還是不開,往往來來,出出入入的並無一人是府中官宦。
秦瓊不耐煩,起步圍著附近又饒了幾圈。卻只見街坊靜悄。昨日裡熱鬧的酒肆,今日卻都關了。
秦瓊走了一會,見一小店門口半開,便走進店去,見櫃欄裡一老漢垂頭打算盤,便忙舉手問道:“老哥,蔡太爺怎麼這早晚不坐堂?”
“坐堂?今日太爺都出潞州了,還坐什麼堂?那老漢抬頭看了秦瓊一眼,道:“你這小哥聽口音倒不是我們潞州聲口?”
秦瓊道:“小可是齊州府上公幹來的。只是那蔡大人,昨天還在府衙,卻不知何事這麼倉促?”
老漢道:“聽說往幷州去了。據說是唐國公李淵老爺,奉聖旨欽賜還鄉,要做河北道行臺,節制河北州縣。太原那邊有文書,知會屬下府州縣道各級官員,去太原迎接李淵老爺。蔡太爺三更天聞報,今日清晨便出潞州,去太原去了。”
秦瓊不禁眉頭一皺,暗思:“早不來,晚不來,偏偏是這個時辰,豈不誤事?”但卻只能又添個笑臉再問道:“老兄,太爺幾時才得回來?”
老漢道:“只怕還早。此去太原路程又遠,太爺又騎不得馬,只怕多則二十日,少要半個月才得回來。”
秦瓊皺了皺眉頭,道:“這麼大的事,您老人家是怎麼知道的?”
老漢眉頭一垂,道:“我兒子便在太爺府上,今日早上回家說要出遠門一趟,故而跟我說明了。小兄弟以後若是有事,不妨來尋老漢,興許還可幫上一二。”
秦瓊點了點頭,謝過老漢,便轉身回到驛站,只是一日三餐,死心塌地的,等著太守回來。
如此這般的過了七八日,秦瓊整日裡只是待在客房裡,可謂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
倒不是秦瓊不想出去,只是他來到這個地方,人生地不熟,投出的公文又好似泥牛入海般的沒了音訊,不禁心裡有些難過。
但店家王小二卻不是這麼想的。他的驛站,原是公文下處,地方長官不在家,便沒有公文來往,招牌燈籠都不掛出去。而偏偏最近幾天,連打尖的也少了不少。
秦瓊又是山東豪傑,飯量宏大,日日鬥米寸肉,但這驛站的規矩便是飯食資金直到人走之時才能結算。秦瓊住宿的這幾天,王小二沒了別的生意,漸漸成了坐吃山空的景象。如此七八日以來,眼見自己的小金庫漸漸銷磨,王小二不禁有些心疼。
這一日,王小二心中忿恨,同其妻柳氏說道:“這秦爺好大的飯量,自從他進門,幾貫本錢,都葬在他肚子裡了。昨日他吃午飯,倒嫌菜蔬不中意,然後就捶盤擲盞起來。我本打算開口問他先用幾兩銀子支撐一下,你又時常埋怨我不會說話,把客人都得罪到別人家去了。今天,我便想讓你開口問他要幾兩銀子;想他也是條漢子,就算女人家的話說得重些,他也擔待得了。”
柳氏卻很是是賢能,不似丈夫一般勢利,當下聽了王小二這番話,便說道:“我看秦爺倒不是付不起飯錢、就地打秋風的人。如果他是我們潞州人,或許還少得銀子。但他是山東人,勢必不會給山東人丟臉了。等蔡大人回來,他領了批文轉回,定然是少不得咱倆的帳單的。”
王小二無可奈何,只得依了柳氏之言,秦瓊得幸又吃了兩天好飯食。王小二卻又捱了兩日難過。
過了兩天,王小二隻得自家開口。這時正值秦瓊吃午飯。王小二自己送一盞酒水,提著幾盤小菜來到秦瓊房內,秦瓊大喜,與王小二對飲了幾杯,王小二見時機成熟,這才對著秦瓊陪笑道:“小的有句話說,但怕秦爺見怪。”
秦瓊道:“我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