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更燈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3章 宦海花燈夜如晝,盛隋風雲,三更燈火,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還是快要放手吧!”

邱瑞只是搖了搖頭,道:“秦瓊,我的外甥,我就是你的姨丈啊!你姨娘寧蘭兒乃是我的王妃!我是你姨丈啊!”

秦瓊一聽,不禁吃驚不小,片刻之後,才回過神來,慌忙下拜,給姨父施禮。二人相對落淚。四人卻也是吃驚不已,感情這兩人鬧了半天,還成了親眷。

看著邱瑞一步三回頭,戀戀不捨的走去,秦瓊也伸衣袖擦了擦眼角的淚水。

謝應登看著秦瓊,突然嘴裡蹦出了一句:“二哥,你當真有靠山,走到哪都有親戚。”

秦瓊苦笑一聲,卻不答話。

王伯當卻是皺了皺眉頭,道:“二哥,昌平公讓你去他府上,你怎麼不去?也好與令表親團聚啊!”

秦瓊搖頭道:“不可。方才他問你的時候,很明顯愣了一下,極有可能怕是認出了你。我若是去了,你們幾人只怕也要跟著去,到時候與他朝夕相處,定是要露出破綻。到時候鬧出些事情來,對兄弟們,對他都不好……”

秦瓊正說著,有想起邱瑞看清自己面孔時的神情,以及說的那句“不對,不對”,不禁搖頭暗道:“我與我叔父,真的有那麼像嗎,為什麼認識他的人都會把我錯認為他,為什麼我和父親卻沒有這麼像?這麼多年來,為什麼父親一直待我如此和善,從不打罰責罵,渾不似父子,倒像是主客?難道說,我的身世……”

他不敢想下去,連忙打斷,默默說道:“不,這不可能,一定不可能的。秦瓊,你怎麼會有這種心思!你和叔父是一家人,長得像又有何奇怪,父親一直多病,又哪來力氣與你生氣責罰?定是這樣了。可是……”他自己在心裡盤算,卻是越想越亂。當下,便揉著腦殼,緩緩踱步走進客房去了。

七月二十一日夜。

六人同行漫步於大興城城內,但見街市上已是人山人海,果真是燈火輝煌,鑼鼓喧天,熱鬧非凡。

街道兩旁,各式各樣的彩燈排成了兩條長龍,將街市照得明如白晝。

說起花燈,卻不得不一提題外話。

花燈,又名“彩燈”“燈籠”,兼具生活功能與藝術特色。花燈是漢族人民數千年來重要的娛樂文化,既有“儺戲”酬神的功能,又有娛人娛樂的價值,是漢民族民間文化的瑰寶。

花燈起源自漢武帝於農歷正月十五日於皇宮設壇祭祀當時天神中最尊貴的東皇太一神,由徹夜舉行,必須終夜點燈照明,此為元宵節點燈的開端。

在佛教自印度傳入中土後,由於道教神仙術與佛教燃燈禮佛的虔誠互相結合,每到正月十五夜,城鄉燈火通明,士族庶民,一律掛燈,形成一箇中西合璧的獨特習俗。

元宵節是中國傳統的燈節。每到這時,各式花燈高懸街頭五彩繽紛,多以亭臺禽魚蟲花卉的題材製做。以染色紙綴以各色華麗細條製成,鮮豔奪目。

花燈雖起於漢朝,但盛與隋唐,後來的明朝畫家唐寅有詩讚花燈,詩云:

有燈無月不娛人,有月無燈不算春。

春到人間人心玉,燈燒月下月如銀。

滿街珠翠遊村女,沸地笙歌賽社神。

不到芳尊開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已足見古人對花燈節會的喜愛。

本來花燈為正月十五元宵之夜舉行,但楊廣素來喜歡熱鬧,故而令舉城百姓辦起花燈,來恭賀自己登基三年。

而也是楊廣的大力推行,才使得賞燈活動熱鬧磙磙,夜夜笙歌,通宵達旦,花燈才得以逐漸發展為重要活動。

六個人隨性漫步,只覺處處繁華非常,引人入勝,到後來看的多了,腳步也漸漸想快起來,可是這街道上又豈是僅僅他們六人,直可謂是摩肩接踵,絲毫放不開步子。

堪堪擠到了一家官員府邸,眾人忽然聽得那府門對過的照壁後,竟似是有上千人轟然喝采。六人各自不知,便一起好奇轉過照壁去看看真相。

卻見照壁後有個射圃。所謂“射圃”,乃是供人演練弓馬武藝的處所,又叫做小教場。只見在這射圃中央,紮起了一座小牌樓。牌樓上紮了一個圈兒,有鬥來大小,射圃上,有兩個妙齡女郎腳下踢著毬,蹴著鞠,卻是在做圓情之戲。

這兩個女子踢的果然高明,一隻毬在二人腳上傳來旋去,把一個硃紅繡毬弄得忽高、忽低、忽左、忽右,雖然是你來我往,但那毬卻似用膠黏在身上一般,好半天下來毬不落地,人不歇腳。與此同時,圍觀之人也越聚越多,一個個看得歎為觀止,喝彩聲不絕於耳。

眾人紛紛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當不成謀士我只好四分天下

躺平菜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