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更燈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0章 古剎立祠聚英豪,盛隋風雲,三更燈火,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那李如珪雖是粗人,卻有幾分細心,見秦瓊不語,便笑道:“二哥不語,恐怕是疑我們在此打家劫舍,養成野性,進長安看燈,恐怕不遵約束,惹出事來,害了兄長,不肯領我二人同去吧。”
他這話說的露骨,秦瓊臉上一下子就掛不住了,連連說道:“是秦某的不是,讓兩位見笑了。”
李如珪道:“秦二哥會錯意了。我等雖是草寇,可卻怎生甘心一生落草?學了武藝,沒有地方施為,再加上奸臣當道,我們沒奈何,只好嘯聚山林,待時而動。我們雖是粗人,卻也識得勢,通曉理,但管往大興城去,自不致有累兄長,願兄長勿疑。”
秦瓊聽了這一篇話,不禁暗暗怪罵自己疑心,隨即說道:“二位賢弟,既然曉得情理,同去何妨。”
齊國遠一聽大喜,連忙吩咐嘍囉,收拾行囊戰馬,多帶銀兩,選二十名壯健嘍囉同去,其餘嘍囉不許擅自下山,小心看守山寨。
秦瓊也吩咐四個健步,不可洩漏,同時將四人衣服,公文以及姓名與王、謝、齊、李四人調換了,令四人好好牢記,不要到時候出了紕漏。到了二更,眾人離了少華山,取路奔向陝西。
先前是秦瓊一騎,四個健步,走的慢些。如今換成了五人五騎,將貢品放在馬上,走的畢竟是快了些。五人二更動身,眼見天還在上午,一行便到了大興城外六十餘里外的一處寺院前。
眼見前方一座舊寺,卻正在重新翻新修建大雄寶殿,殿頂上鎏金瓶、琉璃瓦被日光一映,熠熠生輝,王伯當不禁搖頭道:“世事變遷,成敗也來的倉促。”
秦瓊聽他似是有感而發,忙扶鞍問道:“伯當,你有何感慨?”
王伯當道:“當年我在京城犯了人命案子,倉皇出逃,這座寺廟還是頹敗的。今番卻是不知何人大發善心,積下陰德,將這寺廟翻新了。”
秦瓊點了點頭,道:“既然有寺院,也不要錯過才是。我倒要去在佛祖面前上幾炷香,為我爹孃祈一祈福也是好的。都說外來的和尚會念經,外地的寺院也更靈驗才是!”
謝應登笑道:“二哥就是講究。正好伯當也要故地重遊,如今我們一同到寺裡歇歇腳力,順便打聽一下也就是了。”說著,看著一旁的山路,不由自主的說了一句:“好靜的山道,如此幽深,不是一佛道聖地,便是邪魔幽靈之所啊!”
王伯當“嗯?”了一聲,仔細看了周邊一下,卻突然翻身下馬,雙膝跪地,恭恭敬敬的磕了八個響頭。
只看的四人大是不解,秦瓊連忙問道:“賢弟,你這是如何。”
待王伯當將頭抬起,眾人才看見他已經是雙目含淚,更是不解。王伯當手指北處,說道:“二哥,這條山道,就是單家大哥被唐公誤殺的地方了。”
“啊?”四人一聽,不由得一愣,等他們回過神來,才想起來單雄忠就是在臨潼山被李淵一箭誤殺之事。於是各自慌忙下馬,像王伯當一樣恭恭敬敬的叩了八個頭。
眾人一路步行,牽馬上山,進了山門首,便有小沙彌將馬牽到一旁栓了,行囊也看好了。
五人一起整衣入寺,不多時,進了二山門,走過了韋陀殿,見一尚未修葺完善的甬道,四角還是殘破的。遠遠的望見佛殿,也只是將屋脊修了,顯是剛修建不久的。
王伯當直看的點頭,道:“有如此財力能將一寺院翻新,不是阿堵大賈,便是封疆大吏了。”
正說間,便見大殿簷角之下撐著一張青黃傘,傘下端坐著一位二十歲上下的紫衣年輕人。旁邊站著五六人,各自是青衣大帽垂手侍立,甚有規矩。月臺下豎兩面虎頭硬牌,用硃筆標點的。好不威風。
秦瓊點了點頭道:“是了,定是官府中人建的了。”
王伯當卻是如同嗤之以鼻般的一笑,道:“管他是官府還是大賈,又與我等何干?”說罷,調轉腳步往裡走去。
“伯當!伯當,你看!”從小甬道走至大殿東角的一處“報恩祠”時,謝應登往裡面一看,卻是一驚。忙扯著王伯當,讓他往裡面看。
王伯當“嗯?”了一聲,轉頭一看,卻也是驚呆了。連忙一手扯著秦瓊走了進去。
這“報恩祠”卻是由三間殿宇構成,居中的乃是一座神龕。那神龕約有一丈有餘,裡邊塑了一尊神道,卻是立身,戴一頂荷葉簷粉青色的范陽氈笠,著皂布海青箭袖衣,熟皮鋌帶,穿黃鹿皮的大靴,頷下三縷長鬚。向前豎一面紅牌,楷書八個大金字:“恩公無名之生位。”旁邊還有一行小字,上書:“信官李淵沐手奉祀”。
王伯當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