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方公子是誰?
三才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8章 方公子是誰?,一天拯救大明,我自己也沒底,三才棍,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犒賞大會結束,軍士們各歸本崗。
一眾高階將領陪同崇禎回到玉田縣衙大堂。
崇禎居中而坐。
“朕此次賞賜關寧軍不少銀子,但朕身邊沒有一兩銀子。”
崇禎開門見山道。
“潞河驛下游十里處的河灘下,那二十萬兩銀子,應該處在劉芳亮的看管下。”
“祖邦文何在?”崇禎問道。
前鋒統領祖邦文應聲而出,“末將聽旨!”
“速點三千騎兵,追上劉芳亮的殘部,等他們開始挖銀子了再衝過去!”
“拿到銀子後,撤出通州,向薊州方向急行軍。”
“祖將軍,你先別走。”
“吳三桂,速傳你部軍中輿圖到縣衙來!”
“讓你的謀士方光琛、方公子送過來!”
作為總兵級的大佬,大明各地輿圖、邊鎮要塞圖、各處城防圖等等,軍中必備。
陛下知道這點不稀奇。
陛下知道方光琛這個人也不稀奇,畢竟他老爹方一藻以前可是禮部尚書。
可陛下為什麼說方光琛是我的謀士?這種說法怪怪的。
什麼樣的統兵大將才需要謀士呢?
對天下有想法的人,身邊才有謀士!
看來,以後在關寧軍中,萬事還是要小心謹慎。
“草民方光琛,奉旨送圖!”
一身白布素袍的方光琛,在縣衙大堂外跪著、雙手捧著一疊厚厚的輿圖。
“讓他進來!“崇禎道。
方光琛將一幅輿圖掛在兩根柱子之間,退後站在眾人身後。
“方光琛,你父親方一藻是忠臣!”
方光琛見崇禎說到自己的父親方一藻,連忙出班跪下。
方一藻擔任遼東巡撫時,支援兵部尚書陳新甲,力主與建奴議和。
在黨政、崇禎皇帝的優柔寡斷下,議和方案失敗。
陳新甲被崇禎下令處死,在菜市口斬首示眾。
方一藻憤而辭官,憂憤成疾,臨終時還對方光琛說:非議和不能救大明!
方光琛自此認為大明已經完蛋,也對崇禎和朝堂深感失望,不在朝堂任職。
這也是為什麼剛才他自稱“草民”。
他私下洗腦吳三桂另起爐灶也是出於這個原因。
在當世的大明朝堂上,敢於提出議和的人,對大明的局勢都有整體眼光。
議和表面上看是慫,有損大明和皇帝的威嚴,實則是當時大明的上策。
作為穿越者,崇禎腦海中殘存的記憶中,議和這種事,在大明朝只有張居正、高拱這樣的高階局玩家才能搞定,
而且皇帝一定要腦子足夠清晰。
往前回溯歷史,輪到大明朝第十二代皇帝隆慶帝繼位的時候,國力遠比崇禎年間強大,也需要議和。
當時大明政治上有徐階、張居正、高拱等頂級名臣輔佐,軍事上有王崇古、戚繼光、譚倫等名將,而且皇權穩固。
在這種條件下,大明也需要和蒙古人議和。
為什麼?
因為大明財政不行了。沒有錢,就沒法打仗!
著名的俺達封王說的就是這段歷史。
表面看是給蒙古首領俺答汗封王,實則就是議和。
俺答封王,為大明換來了五十年的和平。
否則,大明朝可能撐不到崇禎就亡了。
這就是價值!
後面的東林黨、假道學、腐儒們,要是遇到張居正、高拱這樣的頂級大牛,敢反對議和,估計撐不過一回合就要被整死。
……
作為穿越者,崇禎不知道如何化解方光琛心中的怨氣。
但這個人極度危險。
他在吳三桂身邊多待一天,吳三桂將一直會處於不可控狀態。
正史上的吳三桂對於是否投降建奴顧慮頗多。
即便因為陳圓圓和李自成翻臉,大打出手的危機關頭,仍然覺得投降建奴不太合適。
這時,方光琛一句話讓吳三桂打消了所有的顧慮和糾結。
這句話歷史沒有記載,大概意思是:
大帥您這不是投降建奴,您是去找建奴借兵為崇禎皇帝復仇。
借兵?這真的是天才般的說辭!
吳三桂心中的糾結立刻煙消雲散。
也正是這種觀點,讓與建奴仇殺幾十年的關寧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