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兩個危險的人物
三才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5章 兩個危險的人物,一天拯救大明,我自己也沒底,三才棍,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陛下,有件事不知道當講不當講?”
李若鏈猶豫著說道,並且還四周看了下。
“錦衣衛中無小事!你知無不報!”崇禎道。
“這裡只有你、王承恩和朕。但講無妨。”
“我看到黎玉田、童逵行這兩人進了吳三桂的營帳中。”
崇禎面色嚴峻。
這兩人去到吳三桂營帳中絕非什麼好事。
黎玉田,崇禎元年進士,掛右副都御史銜,大明最後一任遼東巡撫。
童逵行,朝廷派往遼東軍中的監紀同知。
如果說方光琛在吳三桂投降建奴的歷史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讓吳三桂為自己的投降找到了理論依據。
那麼黎玉田和童逵行則扮演了關鍵角色,讓吳三桂找到了官方代表的授權。
監紀同知童逵行則是透過借兵,提前說服了薊遼總督王永吉同意引建奴入關。
監紀同知雖然只有從五品,但是權利很大,可以代表朝廷對軍隊行動提出參謀意見。
黎玉田則是當眾表示借兵完全可行,他作為遼東地方長官,建議吳三桂同意借兵的提議。
遼東這邊的巡撫權利很大,可以節制總兵,在事權的角度上,黎玉田可以指揮吳三桂。
崇禎十五年,黎玉田還指揮吳三桂在寧遠城擊敗了來訪的建奴,陣斬梅勒章京訥爾特。
在明清交替的歷史關頭,王永吉、黎玉田、方光琛、童逵行、吳三桂、高第這些人中,兩位總兵吳三桂和高第並非一開始就想投降建奴。
但是方光琛、黎玉田、童逵行卻是早就拋棄了大明和崇禎。
方光琛是因為父輩的遭遇導致他對大明失望。
黎玉田和童逵行則完全是出於利益算計。
不像吳三桂手握大軍,各方勢力都要拉攏他。
這兩個傢伙手中沒有多少兵馬,如果不整點事情,建奴那邊根本不會鳥他們。
“陛下,據臣所查,黎玉田和童逵行早就隨王永吉的遵化大軍到了玉田。”
“但是,他們遲遲沒有來見陛下,而是躲在軍帳中。”
“走,隨朕直接去吳三桂的大帳,朕要見見這兩人。”
“他們不願意見朕,朕就主動去見他們。”
崇禎和李若鏈帶著幾名隨從,靜悄悄出了玉田縣城。
“沿途不必通傳,直接去吳三桂的大帳!”
玉田縣城外,吳三桂的中軍大帳中。
門簾突然被人從外面掀開,崇禎和李若鏈大步進入帳中。
見是崇禎,帳內眾人大驚,一個個下跪叩首施禮。
“眾位愛卿平身,朕路過此地,順便來看看大家。”
崇禎滿口謊話。
吳三桂、王永吉、楊坤等人倒好,唯獨黎玉田和童逵行驚懼不安。
崇禎根本不認識黎玉田和童逵行。
但從座次和官服顏色品級上一眼就認出來了。
“黎巡撫和童同知什麼時候來的?”崇禎居中而坐。
“回陛下,臣剛到玉田。”白白胖胖的黎玉田跪在地上說道,眼神只敢看著崇禎的腳。
“回陛下,小臣也是剛到。”童逵行匍匐在地上,頭都不敢抬。
他們知道自己手中沒有兵,毫無利用價值。
在這個微妙的時刻,陛下絕對可以說殺就殺。
亂世之下,手中沒有兵,還摻和到天下大事中,性命丟失機率極高。
“兩位輔助王永吉、吳三桂,撤回寧遠一帶的百姓,功莫大焉。”
崇禎緩緩道。
“京師平定後,朝廷將從優頒賞。”
黎玉田和童逵行內心鬆了一口氣。
這位陛下登基以來,殺人無數。
前內閣首輔周延儒被賜死、薊遼督師袁崇煥被凌遲、兵部尚書陳新甲被斬首。
這種級別的高官說宰了就宰了,這次不殺他們倆純屬太陽從西邊出來了。
“眾卿都起來說話!”
“王督師、吳總兵,盤龍山、薊州、玉田的用兵排程之事,諸位籌劃得如何了?”崇禎問道。
他暫時還沒想好怎麼處理黎玉田和童逵行。
崇禎腦中飛速轉動,看看能否在他們兩人身上挖掘一點剩餘價值。
“報!”
一名傳令兵在帳外喊道。
帳門口的李若鏈盤查後,放他進了大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