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崇禎的職業規劃
三才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5章 崇禎的職業規劃,一天拯救大明,我自己也沒底,三才棍,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左都御史李邦華,在兵部尚書任上時,整頓京師三大營很有章法,提出兵政九大改革方向,都很實用。但也是七十歲的老夫子了。
歷史記載,崇禎死後他自殺殉國了。
其他殉國的忠臣比如左都御史施邦曜、兵部右侍郎王家彥,刑部右侍郎孟兆祥、御史陳良謨等等,雖然心中有陛下、有大明,但沒有縱覽全域性的能力和格局。
如果找到霍光、張居正這樣的人才,自己不一定玩不得過他們。可是如果沒有這種有能力的大臣輔佐自己,崇禎早晚會把自己累死。
實在不行,培養個把嚴嵩、魏忠賢式的人物也是可以的。至少這兩個人能夠維持住財政的執行,能夠管控住大明的各級官員。
歷史上真實的崇禎,什麼事情都親力親為,不信任任何人,結果自己越努力,大明越要亡國。
文武必須雙全,武已經有了李定國作為目標。那麼文呢?
史可法行不行?不。這人一片赤誠,但基本上沒有什麼政治手腕。
崇禎鼻子已經快聞不到馬糞的臭味了。人的鼻子在臭味中聞久了,嗅覺系統會判定這個味道你可以接受,便不再排斥這個味道。
文臣是大問題,幾乎沒有完美的人選。
除了文臣武將,最重要的還有四條:
民生、科技、吏治、搞錢搞銀子。
關於民生,後世有很多可以借鑑的經驗,但總歸一條,讓老百姓有飯吃,不受凍。瘟疫、水旱天災之下能夠得到有效的救濟。
他們本來就過得艱難,哪怕窮點,一定要讓他們感受到公平和正義!
這是底線。
李自成從“均田免糧”到“闖王來了不納糧”的口號很能蠱惑人心。
但是不納糧,全部的國家機器、軍隊、官僚系統都沒法運轉。
當外地入侵時,軍隊的糧餉從哪裡來?全部靠愛發電嗎?
所以後來大順透過各種酷刑向大明的官員和百姓徵收餉銀,直接讓他們失去了民心。
科技方面要發展和解決的事情太多,暫時沒有時間考慮。而且作為文科生穿越而來,他的技術思維和前瞻能力真的弱爆了。
要想法突破!要在大明朝現有的生產力技術水平下,在各領域實現從無到有、從經驗傳承到技術標準的跨越!
吏治的關鍵在於對權力的限制和監督,要解決為什麼要當官、為何要當官的根本問題。如果當官是為了撈錢、睡更多的女人,那這個官還要你做啥?
當皇帝一點也不輕鬆!比後世考名牌大學的博士學位還要難!
比白手起家成為首富還要難。
你既然大權在握,時代和國運都在你手裡,那麼很多問題,你自己解決不了,就要想法找到能解決的人。
如果你解決不好,就是歷史的罪人。
而且要在內部、外部為他們創造安定的環境,讓他們能夠安心解決問題。
你信不信,你覺得自己胸懷天下萬民,覺得自己很努力,覺得自己很正確,但是別人卻說你是昏君和傻屌。
歷史上的崇禎顯然就是這種皇帝!
只要我還活著!只要大明不亡,朕一定給你們一個全新的大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