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李自成的戰法不過如此
三才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2章 李自成的戰法不過如此,一天拯救大明,我自己也沒底,三才棍,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玉田縣城。
三月份早晨的暖陽,照在人身上,溫暖宜人。
但所有人的心中都充滿冰冷和殺氣。
並非月黑風高夜才能殺人。
晴空萬里,雲舒霞卷的日子照樣可以開腸破肚。
“王永吉!你帶兩千人,負責守北門!”
“吳三桂,你帶兩千人,負責守南門!”
“李若鏈,你帶一千人,負責守東門!”
“剩餘五千騎兵,西門集結待命!”
崇禎說完,三人領命而去。
崇禎透過千里眼,看到對面的大順騎兵正在和吳三桂的前鋒哨營兵交戰。
雙方都在試探對方,沒有衝陣。
由於彼此距離較遠,前鋒哨營並沒有使用三眼火銃,而是和大順騎兵弓箭對射。
老實說,這個時候,地球上弓箭作戰的天花板就是建奴的騎兵。
建奴騎兵能拉九十到一百二十斤的強弓,僅次於幾百年前的蒙古騎兵。
建奴騎兵厲害之處在於,他們習慣於衝鋒到距離敵軍很近的地方再放箭。
而且基本都是照著臉和胸腹射!
習慣於火器的明軍,往往還沒有等建奴騎兵衝過來,已經被箭雨擊潰。
《明會典》中記載,永樂年間明軍制式戰弓拉力分為四十斤、五十斤、六十斤、七十斤四個等級。
單從力量來看,大明軍士的射術明顯不如建奴騎兵。
李自成的兵士,射箭能力和明軍半斤八兩。
論射箭,雙方就是菜雞互啄,只有零散的傷亡。
很快,增援的五千關寧騎兵與前鋒哨營合併一處後,李雙喜開始嚴肅起來了。
為了包圍玉田縣城,活捉崇禎,李雙喜已向縣城北、南、東三門分兵。
現在雙方各自都是五千多人的規模。
李雙喜決定拿出李自成、李過教給他的“三堵牆”戰術。
這個戰術很簡單,將準備衝鋒的騎兵橫向分成三排。
衝鋒命令一下,三排騎兵依次衝鋒。
第一排膽敢後撤或者逃命,背後第二排執行軍法,殺掉第一排。
第二排膽敢逃跑,背後的第三排執行軍法,殺掉第二排。
也可以升級為四堵牆、五堵牆,以此類推。
其實,古代戰場的藝術成分很多時候並沒有那麼高。
死在敵人手裡總比死在自己人手裡要體面,於是就衝!
冷兵器時代的戰場,打到最後,就是比誰狠!
勝利就是用人命堆出來的。
旗號兵令旗一揮,第一排大順騎兵衝了過去,兩百人橫列成排,聲勢浩大。
關寧騎兵那邊也跟著作出了反應。
兩百多人橫向一字排開,對沖了過去。
兩邊互相靠近前,自由射擊。
隨後碰撞在一起,人慘呼、馬嘶鳴。
雙方各剩餘百把人活著。
由於戰馬衝陣慣性的作用,他們錯開後相當於各自交換了位置。
然後各自被對方的大部隊近距離射殺。
戰爭沒有溫情脈脈的騎士精神,有機會就不殺下一個死的就是你自己。
第二排大順騎兵、第三排大順騎兵同時出動。
對面關寧騎兵好像慫了,陣型大亂,紛紛調轉馬頭,逃了!
明軍也就這個尿性,李雙喜心中不屑一顧。
“追擊!“
“趁亂進城!活捉崇禎!”
李雙喜催動大軍跟在後面掩殺。
南門城頭上的吳三桂心中忍不住感嘆:
陛下真的是一個狠人!北門、東門、南門都被堵死。
磚塊、門板、粗大的木料源源不斷運到城門洞。
在縣城百姓的幫助下,三道城門被堵得嚴嚴實實。
萬一戰局不順,豈非作繭自縛?
不過,萬一局勢危急,城外二十里的三千家丁,鐵定能夠來救我。
“參將巴克永聽令,你部那三百名善射的軍士隱蔽在垛口。”
“闖賊進入射程後,即行射擊!”
一名粗壯的蒙古漢子道:“得令!”
吳三桂在遼寧時重金收攏了一批蒙古人、女真人,騎射雙絕。
王永吉負責的北門、李若鏈負責的東門都下達了遠端攻擊的命令。
當然,這次玉田戰役,重頭戲還是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