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親雪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七十八章 千里尋親近咫尺(下),刺客殘月,親親雪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末了補充道:“其實來的路上,晚輩就聽說了梁翊的事情,實在不該再來打擾。可千里迢迢走到這裡,若不見二位一眼,我實在難以放棄。多有打擾,還請見諒。”

梁夫人哪兒肯放他走?一時間手足無措。梁若水則繼續問了下去:“你喜歡讀什麼書啊?”

杜傑解開包袱,拿出一本《孟子》來,說道:“我也不知怎的,向來最愛讀孟夫子的書,做人的道理全寫在這裡面了,每次讀都有不同的收穫。”

梁夫人差點兒叫出聲來,心道,小兒子最愛的書確實是《孟子》!梁若水又問道:“那你最喜歡其中哪一句?”

杜傑從容一笑,揹著手,緩緩背道:“孟子曰:‘父母俱在,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者不與存焉。’這其中,我只體會過第二種樂趣;我還要加倍讀書,將來教書育人,便會體會到第三樂。只是對我來說,第一樂怕是最難得的。”

梁夫人閃著淚花,說道:“苦命的孩兒,說不定哪天驀然回首,你就能體會到第一樂了。”

梁若水也不再冷冰冰的了,他撂下勺子,長嘆一口氣。杜傑以為事情有轉機,笑得一臉明朗。沒想到梁若水冷不丁地問道:“話說,你當時得了什麼病啊?”

“水痘!”杜傑毫不猶豫地答道。

“哦?你這個倒記得挺清楚。”梁若水笑道。

杜傑有點慌張,解釋道:“哦…因為,我從死人堆裡爬出來的時候,臉上還是坑坑窪窪的…”

梁若水冷笑道:“是啊,得過水痘的孩子,一般都會在臉上留下疤痕。看來你是遇到了神醫,才把你這張臉恢復到如今的模樣。”

杜傑額頭冒出了涔涔冷汗,梁夫人急忙打圓場,說道:“孩子吃了這麼多苦,你就別提人家的傷心事了。”

“好,不提了。”梁若水吃力地站了起來,說道:“你該說的都說了,我倆也都聽著了。這麼多年來,你確實吃了不少苦,我們也很心疼。不過,你來我家認親,確實很荒唐。我只有一個小兒子了,你也別再提我的傷心事了。”

在杜傑聽來,梁若水這幾句話無異於逐客令。他激動地說道:“好,其實我還想起了很多事,不過情形如此,我多說無異。祝梁大人、梁夫人福如東海、壽比南山,祝你們一家和和美美。”

梁夫人心想,怕是他沒有失憶,只是擔心會給梁家帶來危險,才說得如此委婉。況且,若他沒有十足的把握,怎會在梁翊名滿天下的時候,篤定地找到梁家來呢?如今他不認親便走,怕是擔心傷害到梁家吧?如此溫潤善良,正是她那小兒子的模樣啊!梁夫人不管不顧地追了上去,卻被丈夫一把拉住。梁若水眼中也閃著淚花,他也在懷疑這個年輕人是不是自己的小兒子。可他尚存理智,萬一他認了這個年輕人,梁家還好開脫,可京城那小子呢?只有一死。

杜傑昂首跨出正屋,吟誦道:“古來賢者勤學多讀,何況凡人?志存高遠者,砥礪前行,大業乃成;鼠目寸光者,懶散墮慢,碌碌無為…”

梁若水“轟”地一聲,什麼都聽不到了,依稀回到了十六年以前,年僅九歲的兒子一本正經地讀著他寫的作文。他剛到弘文館讀書,先生布置了一篇《勸學》的文章。小兒子雖文靜內秀,但骨子裡不服輸,他在屋子裡憋了兩天,才寫出這麼一篇文章,將所有的同學都比了下去。弘文館的先生大吃一驚,遂將他看做天才,說他長大後必成大器。

聽到杜傑吟誦,梁若水再也控制不住,喃喃道:“翊兒…”

門“哐”得一聲被推開了,有人昂首闊步走了進來,溫潤而清涼的嗓音蓋住了杜傑,他朗誦道:“餘五歲即讀《孟子》,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欲成賢者,需採眾家之所長,察詩書之精華,然後才能思索。”

杜傑被他打斷了,頓時就有些不爽,梁大人、梁夫人自然也被這一幕給弄愣了。黑暗中,那人又笑了幾聲,背道:“和順四年上元節,攜吾弟於花園賞月。弟看到圓月水中倒影,遂興奮不已。餘一時興起,吟誦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月亮圓時,便是閤家團圓之時。弟聽後默默無語,遂循著月影投入湖中。眾人大驚,紛紛打撈。弟滿臉淤泥,神情狼狽,眾人心疼,卻又大笑之。弟晚上睡時,悄聲告知,他欲將圓月從水中撈起,細細看護,從此家中有圓月,家人永團聚,再無分離之日…”

那人說完,一向堅強的梁大人老淚縱橫。因為他背的,是梁頎、梁翊兄弟倆自己編的《夢齋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神龍之路

快樂一點

諸天打手系統

喜馬拉雅蛋

絕佳嫡妻

柔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