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親雪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十章 真真假假難分辨(上),刺客殘月,親親雪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景暄十四年,中秋,大虞都城華陽城。
華陽城如它的名字一般,華美如驕陽,永遠都是太平盛世的模樣。城內酒肆茶館林立,有戲子咿咿呀呀地唱戲,也有說書人慷慨激昂地說書。不過這裡終歸是天子腳下,戲文都是歌功頌德的華詞麗藻,說書人講的故事也都是些史書上記載的名將傳,雖比不上地方豐富多彩,但表演得精彩,觀眾倒也樂在其中。
大街上熙熙攘攘,做生意的、賣藝的各顯其能,各種叫賣聲、叫好聲此起彼伏。人群中有一個身材瘦削的老人,他穿著一身漿洗得有些褪色的麻布衣衫,行走在京城寬闊的石板路上,身後跟著幾個隨從。他打扮得太過普通,似乎跟這幅繁華盛景並不怎麼相稱,但一雙銳利的眼睛卻分外有神采,他腰桿挺得筆直,一身儒雅的書生氣讓他很是出眾。
彼時中秋節剛過,中午的天氣卻還很是炎熱,管家捲起衣袖擦擦汗水,湊到他耳邊輕聲說道:“老爺,前面可有不少暴民,要不您還是……”
老者沒有理他,依舊徑直向前走去。這一年大虞頗不太平,尚州湧入了大批烏蘭難民,大虞本是處於好意收留他們,希望驍勇善戰的烏蘭人能補充大虞的國防,為大虞盡忠。可他們遲遲得不到安置,也不再相信大虞的官府,到處流竄作案,弄得京城也焦頭爛額;中部湖州連降暴雨,沖垮了堤壩,百姓死傷不計其數。戶部、工部派出大量人手去治水,可是收效甚微;還有西南的越州,被夜秦攪弄得支離破碎,原本寧靜安樂之地變成了民不聊生的人間地獄,百姓背井離鄉,四下逃竄。
京城的東南角有一處菜市場,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貧民區,有時也會在這裡處決犯人,所以煞氣很重,從地方湧入京城的難民聚集於此。他們被絕望折磨得失去了所有鬥志,無論做生意還是討飯都懶懶散散,眼珠子都不會動一下,倒是不停有人抱怨、咒罵。
那位老者聽著聽著,便皺起了眉頭。他走到一個滿臉皺紋的老婦面前,和藹地問:“這位大嫂,您這豆子怎麼賣?”
豆子乾癟枯黃,跟老婦的神態神似,她眼巴巴地看著老者,殷切地說:“一斤兩文,您買一點吧!”
“把這些豆子全買了吧,蔡青,給錢。”老者向管家吩咐道。
老婦欣喜萬分,溝溝壑壑的臉上堆起了一堆堆皺紋。她絮絮叨叨地說:“這下好了,我孫兒今天可有飯吃了。”
“怎麼,你們現在連飯都吃不上了嗎?”老者和氣地問。
“這還不都是那個什麼,什麼‘均地法’給鬧的嗎?我兒子本來在縣城做生意,結果商人收的稅越來越高,買賣做不起了,我們只能回鄉下去了。結果好不容易買了幾畝地,今年又多雨,莊稼全死了。別說交稅了,就連吃飯的錢都沒有了。兒子急火攻心,一頭栽在地裡,便再也沒起來……”老婦說起傷心事,不由得摸起了眼淚。
“嗬,今天一個‘均地法’,不讓做生意;明天一個‘護糧法’,糧食要上交,不讓隨意買賣,違令者沒收土地,這下連地都不讓種了。”一個衣衫襤褸的壯漢嘲諷道。
“糧食繳上去,說是可以按斤數免徭役,結果就免那麼三五天,哪裡夠得上糧食的價格?還說等有天災人禍時,官府開倉濟糧,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結果,還不是屁話?”一個農民模樣的人憤憤說道。
“這樣下去,咱們大虞遲早得完!”
這一聲喊出來,百姓們全都附和起來。其中一個年輕人像想起什麼似的,說道:“噓,大家都小心點,這裡是天子腳下,可別讓人聽了去。若被抓緊了直指司,那可就大禍臨頭啦!”
一聽到“直指司”三個字,所有人都沉默了。那位老者卻緩和了臉色,說道:“大家有什麼苦衷,但說無妨。若各位的高見於朝廷有益,那是可以獲得朝廷封賞的。”
“你誰啊?”一個壯漢乜斜著眼睛,不屑地問。
“大膽,敢對蔡丞相這麼說話!”那個叫蔡青的中年人站出來呵斥道。
“蔡……蔡丞相?”
百姓全都目瞪口呆,他們完全沒有想到,這個衣著樸素的老頭,竟然就是傳聞中的那個“率四十八位護衛”上朝的蔡丞相。
“蔡青,別嚇著百姓。各位父老鄉親們,鄙人正是蔡贇。今天來到這裡,也是想親身體驗百姓疾苦。剛才聽諸位所言,蔡某深感慚愧,不想朝廷決策,竟會給百姓帶來這麼大影響。回去我就召集內閣開會,研究新的政策。”蔡贇誠懇地說。
人群一陣騷動,卻無人再敢言語。蔡贇微微一笑,說道:“蔡某又不是老虎,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