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搞錢,搞錢,還是搞錢
種土豆得西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0章 搞錢,搞錢,還是搞錢,系統,我和你有仇嗎?這樣玩我,種土豆得西瓜,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所以,現在,李言最重要的事情只有三樣,那便是搞錢,搞錢,還是搞錢。
可如何搞錢,卻是一個大問題。
秦國官員的俸祿,一般來說,像實物糧食,是每個月都會發。
可錢這東西,並不是每個都發,錢和布匹絲綢一樣,是隔一段時間才發的。
每四個月發一次錢。
發錢的時間分別是每年的四月,八月,十二月。
發錢的日子則是每個月月末。
秦國的財政收入,一般來說,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徵收的賦稅。
只是,秦國的賦稅是一年一徵。
在秋天的時候徵收,稱為秋稅。
第二種財政收入,則是朝廷專賣。
在秦國,由朝廷專賣的,不單單有食鹽,還有其他一些東西。
比如說,酒。
之所以把食鹽和酒納入朝廷專賣,為了搞錢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也是為了維持國家穩定。
食鹽這種東西,算是普通百姓,為數不多無法自產的東西,尤其是秦國還是一個內陸國家。
秦國的食鹽來源自然不會是海鹽,畢竟,秦國距離最近的海洋都有千里之遙。
秦國不可能獲得食鹽,而且,購買海鹽的話,價格太高了。
從隨國運輸海鹽到秦國,中途花費的運輸成本,便超過了海鹽自身的價值。
而且,依賴隨國的海鹽,是非常危險的,食鹽這種東西,對於人體和牲畜過於重要了,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把食鹽這個關鍵命脈,放在隨國手中,秦國不放心。
畢竟,食鹽這種東西,不是珠寶,美玉這樣的非必需品,而是剛需,是每個人的剛需。
是無法避免的東西。
所以,秦國的食鹽來源,主要是自產。
秦國食鹽有兩個來源,西北地區的青白鹽和蜀地的井鹽。
這兩個地區的食鹽來源,是秦國最重要的食鹽來源。
而秦國將酒專賣,是因為,釀酒要消耗大量的糧食,而秦人喜歡喝酒。
對於一個國家來說,大家都喜歡喝酒,自然便存在著一個巨大的市場。
而且,用糧食釀酒以後,產生的利潤比單賣糧食要高。
但是,釀酒會消耗大量的糧食,如果不進行限制,那麼,百姓在高昂的利潤面前,會選擇消耗糧食來釀酒。
糧食對於任何一個國家都是至關重要的存在。
所以,為了保證糧食供應,秦國將酒納入了專賣之列。
讓民間不得私自釀酒,以控制糧食消耗。
保證有足夠的糧食可以食用。
畢竟,沒酒的話,秦人可活,可沒糧食的話,秦人不可活。
而每年,食鹽和酒的專賣,確實可以為秦國提供大量的財富,但是,這些財富基本上很難留下來。
主要是,透過食鹽和酒專賣獲得的錢財,主要需要負擔秦國軍隊的消耗,秦國各地的日常財政消耗,以及各項工程的消耗。
官員俸祿的主要來源,其實是各地的賦稅。
但問題是,現在才六月份,秦國的秋稅要到九月份,而完成秋季納稅,並將當年稅收運抵雍城,起碼得是十二月份了。
也就是說,接下來的八月份發放俸祿的時候,國庫很難拿出足夠的錢。
雖說拖欠官員工資這種事情不是沒有,可如果可以,李言不想拖欠官員工資。
畢竟,對於大多數官員來說,工資便是他們養家餬口的來源。
你要人家幹活,你又不給工資,人家自然會糊弄你。
所以,如何在八月份之前,弄到足夠的錢,便成為了李言接下來要解決的問題。
想要在八月份之前,獲得大量的錢,一般來說,作為皇帝的李言有以下幾種方法。
一,臨時增加稅收,以一些名目,向百姓徵收雜稅,以增加國庫收入。
但是這種方法並不可取。
首先是時間問題,現在已經六月底了,等加稅政策弄好,起碼已經七月份了。
再將政策落實下去,差不多要八月了,等加稅的錢稅收上來,九月都算是快的了。
而且,九月份,已經進入秋收,但是,在秋收完成之前,百姓手裡擁有的錢恰恰是最少的。
因為,大多數百姓的收入,便是自己地裡的糧食。
在糧食快要收穫之前,恰恰是百姓最窮的時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