玗石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0349 時代烙印,老兵不死,玗石頁,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原南市軍區空軍副司令員。
對越自衛反擊戰期間,彭泓擔任42軍偵查大隊隊長,作戰期間,偵察大隊為42軍提供大量的軍事情報,並榮立二等功。
在一次深入敵後的行動中,彭泓不幸被越軍狙擊手擊中,當場犧牲。
江魯平,他的父親是廣市軍區副司令江燮元。
在老山輪戰過程中,江魯平率領一個連為向炮兵部隊提供準確座標,深入敵後。
在偵察過程中江魯平被敵軍高射機槍擊中腹部,瞬間腸子都流了出來。
江魯平繼續堅持戰鬥,直至犧牲,後追授二等功。
趙幼林,他的父親是廣市軍區後勤部政委。
對越作戰反擊戰打響後,趙幼林隨隊參加戰鬥。
在一次突擊作戰時,趙幼林被越軍手雷炸死,時年二十六歲,逝世後追授二等功。
王亮儘量把自己記得的名字都講出來。
因為有這麼多的人在關注,直播中,觀眾已經達到二百多萬。
今天,這些名字說出來,會被二百萬人知曉、銘記。
王亮道:“自衛反擊戰打響的時候,廣市軍區有很多將軍的兒子申請奔赴前線作戰並得到了批准。這樣說吧,這些孩子們當中有一多半一走就再也沒有回來。”
“他們沒有給自己的父親丟臉,在祖國需要他們的時候,他們沒有退縮,反而紛紛踴躍奔赴前線與敵軍作戰,保衛身後的人民。”
那個年代的人,身上有很深的時代烙印。
幹部的孩子一定要到最苦的地方去鍛鍊。
當兵一定要上最前線。
或許這在2018年的今天讓人覺得難以置信,但是在七十年代末,這樣的想法是真是存在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